车云菌想卖辆车,四大C2B平台各拍出多少钱?
四十个小时之前,以高于黄牛的开价,车云菌卖出了一辆二手车,在一家标榜着“无中间商赚差价”的网络电商平台上。
二十六个小时之后,在3·15打假晚会上,同样标榜着“透明、无差价”的二手车在线交易平台车易拍被曝光,理由是涉嫌价格欺诈。很遗憾,和车云菌卖车的不是同一家平台,一个是C2B,一个是C2C模式,究竟是瓜子、人人车、好车无忧中的哪一家?后续会继续爆料。
根据央视的报道,车易拍设计了两套后台,买家和卖家的入口根本不同,看到的竞价格也相差数千元。比如同一款车的竞拍价格,买家看到的7万元,而卖家看到的是6.5万。央视暗访车易拍的工作人员指出,车易拍跟很多4S店进行合作,差价由4S店决定,这部分费用以渠道服务费的名义留给了4S店。
车易拍的C2B模式,将个人车主通过线上竞拍,价高者得的方式拍卖给B端车商,类似的还有天天拍车、车来车往、车置宝等等。
车云菌想到的第一种可能是:枪打出头鸟。车易拍原本的B2B模式在批发商与零售商两端已建立起成熟的潜规则,比如央视所曝光的“价格欺诈”问题。根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这种买卖双方存在差价的情况并不只存在于车易拍,这早已是业内已默认的共识。
问题在于当车易拍面向C端消费者之后,依旧打着“透明、无差价”的幌子。据车云菌了解,与同类友商相比:
第一,天天拍车与车置宝都表明会收取B端车商1-1.5%的服务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同理可知,听上去是由车商来支付的这笔服务费实则落在卖家身上,无形当中卖家少卖了几千块钱,这与车易拍被爆出的价格欺诈手法如出一辙。但巧妙的是,天天拍车、车置宝、车来车往这三家平台上均未标有“无差价”的字眼。
第二,“无法透明的拍卖”,一般C2B模式的拍卖后台系统并不对外开放,比如天天拍车,只有店经理级别以上的员工才有资格进入拍卖系统,并且在拍卖过程中,采用暗拍的方法,即每位车商的出价彼此看不到,且每位车商仅有两次出价权利。也就是说,卖方看不到整个拍卖的流程,只是由电话的形式,由平台告知卖方最高的拍卖价格,看是否能够接受。
所以说,车易拍追根到底是折在了“透明、无差价”这两点看起来对C端消费者很讨喜的做法上。
既然车易拍输在了“透明、无差价”上,那C2B模式快速、高价的优势还存在吗?开头说了,车云菌想卖一辆二手车(恕具体车型、照片暂不能公布),同时挂放在四家C2B模式的交易平台上,分别是天天拍车、车置宝、车来车往和58快拍。
可以得出:
1、车来车往是第一家迅速回应并第一家上门检测的公司,其第一次拍卖价格与第二次拍卖价格相差一万,拍卖价最高6.5万。
2、58快拍的上门速度排在第二位,它的拍卖特点是一口价,并以短信的形式告知拍卖价格,不主动与客户电话沟通,一句话:成就成,不成就算。
3、天天拍车的上门速度相比起另两家略慢,但拍卖价格最高。值得一提的是,把最高价给卖主预留三天的考虑时间,每一天跟进询问卖主意向,有意撮合交易。
4、车置宝的做法与其他三家均不同,据车置宝内部员工介绍,为了提高上门检测效率,节约不必要的员工产出,在上门检测之前,会事先与卖主咨询详细的车辆信息,并给出一个拍卖价格的范围空间,若卖主心理价位与之相差甚远,车置宝则会放弃这位客户,不再做下一步的上门检测。
5、由于58快拍等在上门检测阶段会利用大量时间,检测并拍摄更多细节部位,所以成交之后无需复检,直接可由他们代办过户。
在挂上四家平台之后,机智地车云菌去了趟花乡二手车交易市场,询价。五位车商验车后给出价格为:6.5万、7万、7万、7.5万、7.7万。(注:此价格可真实成交)
几乎“高价”已成为C2B交易平台的代言词,而在数字面前,一切言语都显得那么苍白。目前来看,每家的速度与服务已经近乎趋同,所以只有“高价”才会黏住用户,以致决定谁会是胜出的那一位。
但是,车云菌最终还是在一家C2C平台上卖出了这辆二手车。
说回车易拍被曝光这件事,车云菌的第二个猜想是车易拍被同行黑公关,理由很简单,从B2B到C2B的扩展,车易拍在C端的知名度尚且还远不足瓜子二手车,又何足以引起消费者和央视的过渡关注?可细想会发现,无论是竞争对手,或者C2C模式的友商,黑车易拍的同时无疑也使整个二手车行业再一次面临信任危机。因为对于C端来说,哪种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网络电商平台被权威媒体爆料存在价格欺诈。
以上言论仅供参考,但黑公关可谓是神一般的存在,还记得春节前后,人人车与瓜子二手车公关的几度较量吗?
自进入2016年以来,二手车C2C圈各种流言蜚语就没断过,“现金流断了”、“数据造假”、“合并”之类新闻轮番轰炸,更有微信订阅号“车车八卦” 连发四篇文章向人人车CEO李健发难,称其“‘调戏’杨雪剑”、“痛骂杨浩涌”,其中后三篇还链上了讲话录音。
此前一系列事件都是黑公关在作祟。由此来具体分析下黑公关的惯用手法:
第一,断章取义、虚假散播。比如“车车八卦”17日注册成功之后共发布了四篇文章,皆以此次沟通会录音为素材,首先,录音被证实经过剪切重组。其次,前两篇是通过预览的方式在微信朋友圈传播,据悉这是黑公关的惯用手法之一。(注:微信公众号编辑过的文章可以通过预览形式阅读,效果与实际发布文章一致,但公众号上不会留下痕迹。)
第二:部分媒体沦为黑公关工具。前文中说过,这已经不是近期人人车第一次受到黑公关的偷袭,早在春节之前,关于“资金链断裂”、“骗取订金”等小心屡屡在百度留下痕迹。这些并未经过严谨调查求证的文章通常发布在一些类似天桥小报的“三无”网站,及门户开放给运营商的地方网站上。
如《现金流快断了?人人车大幅降薪》,发布渠道为“中国荷都网”、“家电消费网”;
《上轮融资即将花光 人人车资金链恐断裂》,发布渠道仍然有“中国荷都网”、“微山信息港”等。
为何二手车行业内“黑公关”泛滥?车云菌认为,原因不外乎犯错成本低,之所以这样说,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
1、资金成本:去年下半年瓜子、人人车等开打广告战,广告费用达到数以亿计,花费最少的人人车也烧掉了数千万元,去年底杨浩涌还宣布瓜子二手车将在今年再投入10亿营销广告费用。相比之下,一家“三无网站”投放一篇黑公关稿件均价不过数十元,价格略高的自媒体也不过五位数,相比天价的广告投放费用简直九牛一毛;
2、责任成本:黑公关的始作俑者往往不会有承担责任的风险。首先来说,走法律途径的话周期过长,作为起诉方的受害者耗不起这些精力;其次二手车圈子关系网比较复杂,有些是从汽车媒体走出来的,有些是从互联网公司走出来的,各种老同事、老朋友、老关系分散在各方,一定要追究到底会被认为“太较真”、“不好打交道”,反而自身利益也要受损,还不如冷静辟谣,其它权当不知道。
凌晨十二点时,车易拍官方发出了正式公告:买卖双方的差价是服务费。
但究竟是买家多掏了钱,还是卖家少赚了钱,不翼而飞的差价是从谁身上拔下来的一撮毛,仔细思量一下便能明了。
3·15结束之后,PR们似乎都长吁一口气,在群里自嘲:辛苦准备了一天的公关稿终究没有派上用场啊云云。不知是他们成就了3·15,还是3·15捧红了他们。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