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镁光灯下,沈海寅说:“我们只希望能够更务实一点,让大家看到,我们的产品究竟要如何落地”。
车云菌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和沈海寅聊智车优行,是在去年5月份。他说,他的创业项目不是一辆酷炫的概念车,也不是一场接一场的新闻发布会,而是一个关于汽车硬件产品的功能性还原。不过,道阻且长,做成的概率只有10%,甚至更少。
10个月后,沈海寅带来了智车优行的第一辆“造型+功能”样车,并宣布了包括战略投资了日本GLM电动跑车公司、法国成立了产品设计中心、已与一家主机厂达成了合作协议、联合TI、QNX、LG、SHARP等多家供应商,通过参股、利益共享等合作形式展开共同研发等一系列动作,做成的概率似乎变的越来越高。
站在镁光灯下,沈海寅说:“我们只希望能够更务实一点,让大家看到,我们的产品究竟要如何落地”。
智车优行CEO 沈海寅
Q=车云菌 A=沈海寅
Q:智车优行的第一款“造型+功能”样车,究竟是一款怎样的车?
A:我们的品牌名叫做“奇点汽车”。首先,这并不仅仅是一辆模型车,而是一辆能开的车。智车优行在整车中主导了连接动力、机械、智能系统之间的电子系统的研发和设计,以及车载智能系统部分的软硬件研发落地。
除了北京的展车之外,我们这次在上海AWE还同步展出了另外一款样车,它搭载了相同的仪表盘系统和车机系统,虽然只是一辆不可以开的“模型车”,但造型设计却更趋于量产化。我们大量采用了可以量产的材料和工艺,产品整体上“基本有80%-90%可以实现落地”。
Q:很多人注意到,智车优行此次并没有公布详细的产品数据,为什么?
A:我们这次并没有公布产品的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最大功率、预计售价等信息,主要是因为目前这些信息的具体测试结果还没有出来,我们可以做区间预测,但这其实意义不大。另外,我们也没有过多的强调智能车载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因为目前这并非最终用户可以体验到的产品,还有无数次的迭代过程,因此对于终端用户来说,这些功能发布出来也并不具备价值。
总而言之,我们还是希望以一种比较务实的态度,将我们的具体东西展现给大家,尤其是车会通过怎样的方式落地?以及包括自动驾驶、车载智能化在内,我们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路。
Q:那么,未来智车优行理想中的车载智能系统形态是怎样的?
A:举几个例子。首先在车辆本身的智能化上,不仅仅是指车机。这里我们会对整个车辆做系统升级,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你经常驾驶的环境,对BMS(电池管理系统)的参数进行适配和优化,保护电池,增加续航。这里有一个基本道理,条件适配越窄,优化条件越高。当然,用户体验也会更好。另外,在智能车载系统层面,用户可以切身感知的功能例如数据的实时全局调取使用,数据跟着用户走,你上车,喜欢的音乐、空调温度、甚至油门刹车力度等等数据,云端下载,实时同步。当然,车内的服务也会更丰富,例如对接智能充电桩、对接保险等服务、智能停车场的对接等等。
Q:在最棘手的制造问题上,智车优行目前是如何考虑和解决的?
A:目前我们已经和一家主机厂完成了签约。不过,我们和他们并非单纯的代工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具体来说,我们一方面会参与主机厂的生产线改造,承担一部分改造费用;一方面与主机厂进行电动车产品的共同研发,例如带三电系统的底盘,研发成果双方共享。不过,这次我们没有公布主机厂具体是哪家,因为这个事情比较重要,我们会另外开发布会。
Q:那么,供应链的问题呢?
A:我希望,智车优行可以在供应链上打造出一种全新的玩法和生态。过去,车企希望电机企业研发一款电机,可能就是投个研发费,然后让对方做。但如果换一个思路,供应商能够通过参股、利益共享等合作形式展开共同研发,那么一定更有主动性。对于车企来说,前期不需要支付研发费,后期产品销售分红对供应商来说也有吸引力。当然,有些供应商会接受、有些供应商不会接受,我们不强求所有零部件供应商都要参与,但一定会有先知先觉的人。
这一次,我们公布了战略投资日本GLM电动超跑公司的消息,这其实也是我们供应链玩法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未来,“奇点汽车”也将由GLM提供整套三电技术,并联合主机厂,供应商把技术落地。当然,TI、QNX、LG、SHARP、信利、大地和、大郡、欣旺达、地平线机器人技术、思必驰科技、异视科技等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供应商,都将与我们形成共同研发的关系,加快新价值智能电动车的研发和落地。
Q:我们注意到,发布会上特意强调了李德毅院士和地平线机器人技术,为什么?
A:这里要说到我们的智能车载系统。我们的系统其实分两块,第一块是车联网相关的,是我们独立在做;另一块是自动驾驶相关的,这目前是和地平线在合作,这一次我们合作研发ADAS系统,车辆检测、车道线检测和行人检测系统的demo也首次在本次发布会亮相。另外,我们还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签署了《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会是一个很大的项目。
Q:第一辆工程造型样车出来后,下一步智车优行的计划是什么?
A:其实目前我们已经在和主机厂进行更深一步的交流了,我们的工作小组,包括设计、包括和生产线的协调,工作都在进行。未来我们会进一步确认哪些是利用主机厂的供应商资源,哪些利用我们的供应商资源,把造车落地的进展尽快往前推进。
Q:未来智车优行有没有可能往现有车企的供应商方向发展?
A: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未来,只有车企一个角色,我们非常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供应给车企,这就可以被理解为车企的供应商。对我们来说,这是两条腿走路。
在有些人看来,做车企和做供应商,思维和行为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实际上两者是互补的、协同的,作为车企自己造车,一方面可以让智车优行进一步理解汽车产品本身,真正拥有自己的主导产品和技术,一方面也会让其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也会更有话语权。
现在很多主机厂其实愿意和我们进行合作,现在大家面临的外部压力都很大,从研发、制造、设计、销售到后服务,存在很大的变量。这时候我们的出现,不仅仅可以带去智能车载系统上的产品,更会带去新的观念。
Q:最后我们聊聊钱吧,大家都说造车烧钱,甚至10亿美金是个坎,你怎么看?
A:关于资金投入的问题,从现在的“奇点汽车”亮相,到一年多以后的小批量量产的阶段,我们总共还需要投3-4亿人民币。在这期间,融资会进行,但我们希望能够分阶段融资,而非一次性大额融资。
另外,我并不认同10亿美金是造车门槛的说法,事情并没有这么绝对,当年李书福拿着1亿人民币,不是照样把吉利带出来了。我想我们也可以。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