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C2015#普世电动CEO杨飞:在电机的性能、体积与成本之间寻找统一

  • 2015/12/25
  • 车云网

有了一个可以拿得出手产品之后,实体制造创业团队的难题在于资金、产能与产品可靠性。

12月22日,由车云网主办的「智·享第三空间」吉利博越2015LINC汽车创业大赛于北京鸟巢举行,在汽车技术组别中,普世汽车电动系统CEO杨飞分享了他的参赛项目——不妥协电机,目的是解决现阶段新能源车中电机的两大问题:

1, 性能、尺寸与成本之间的统一问题;

2, 电机对稀土资源的过度依赖问题。

以下为路演实录。

演讲实录

Δ普世电动CEO 杨飞

我们所经营的项目是一个电机产业化的项目,我们给它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做“不妥协”的电机,如何不妥协?后面跟大家介绍一下。

新能源汽车未来在国内乃至在全世界都是发展的趋势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所有的新能源汽车也都会用到电机。尽管电机在中国是一个成熟的行业,但是汽车上的驱动电机怎么用法和做法,目前整个行业还有两个痛点。

第一个痛点就是对汽车来说,要求电机能够在尺寸、性能与成本上三者高度统一。然而现实情况中,这三者却是不可兼得。性能如果上不去,汽车产品则做不好;体积如果做不小,整车则装不下;成本如果下不来,将会极大阻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第二点,电机的成本即将面临急剧上涨。这并非是危言耸听,为什么呢?电机的成本非常依赖于核心材料——稀土的行情。稀土作为稀缺资源将随着用量的提升而价格上涨,而非下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未来三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进一步深入,稀土的价格一定是大幅上涨的,电机的价格也一定会应声而涨。各位如果要炒股票可以炒一下稀土类的股票。

针对这两个行业痛点,普世电动基于对电机的技术研发思想和理念,实现了两项核心技术的突破。

第一个核心技术是扁铜线定子电枢行业里通常用很细的铜线绕制成电枢,而我们则用很粗的扁铜线做电枢。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先河,但在国内是非常少见的。普世电动是国内唯一一个具有扁平线电机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之能力,不仅如此,我们还具备扁铜线电机工艺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能力,我们已经开发出了单班年产5000台的电气化产线。集中具备这五项能力的企业,放眼世界,实属罕见。

第二项核心技术是转子。转子设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由海外巨头,诸如日立等公司把控着专利。今年八月,我们普世电动申请了自己的专利。现在电机性能已经远超国内外同行的水平。以磁阻扭矩比这个参数来看,目前国内同行基本在30%-40%,国际同行的水平在50%-60%,而普世电动开发出来的产品基本水平在80%以上。

这里有两个案例。

普世电动的一个客户从2013年到2015年先后找了三家供应商以相同的尺寸开发电机,普世电动是第三家供应商。前两家给出的产品功率分别为63千瓦与75千瓦,我们直接做到了120千瓦,翻了一倍。我们非常关注电机中稀土的使用量,与前两家产品相比,如果将功率折算成75千瓦来看,普世电机稀土的用量只有前者的一半。

第二个案例,这个客户对尺寸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总长度175毫米,直径包含水道外壳是280毫米。当时他们找了国际顶尖供应商进行设计,最好的产品输出扭矩能到260牛·米,而且随着速度上升功率衰减很厉害,而我们第一轮设计就实现了280牛·米,功率在高速区衰减量很小,经过优化可以做到300牛·米。

在产品设计上,我们秉承的观点是,让电机在体积、成本与性能上达到完美的平衡,并且极大程度上提高稀土的利用率。我们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妥协,而且我们可以不妥协,因为我们有出色的团队。

我们的团队里有资深的电机技术专家。我们现在使用的有限元电磁仿真软件就是由我们自行开发的,与实测数据相比误差很小。而我们的同行却都是在用价格高昂的商用软件,实测数据与设计相比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偏离度。

不仅如此,我们团队中还有资深的电机生产设备专家,二十多年的电机设备经验。我们在没有任何范本可借鉴的情况下,开发出了第一条扁铜线电机的电气化生产线。

为了使我们的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更加可控,我们还特聘了一位工业化顾问。他有深厚的工业化经验,曾在一家500强企业担任工厂总经理,将该工厂的产值从零做到50亿人民币。

我们目前已经拿到了两个订单,2016年我们被要求交付30000多台电机。昨天我们被另外一个客户要求在2016年为他准备10万台产能的合作意向。

评委点评

Δ点评评委:吉利公关总监 杨学良

普世电动具有电机产品,还有设备的设计开发,体系很全,是个一整套的方案。

电动车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现在每年整个国家层面都有几倍的增长,吉利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布局,除了整车与基础架构的开发,也包括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布局,所以对类似这样的项目是非常感兴趣的。

刚才有一个没有提到的问题是,如果实现体积、性能、成本之间这么好的平衡,竞争对手是不是能够很快把你的技术进行复制?你拥有的是什么样的?提到团队里面有工程师与科研人员,掌握很多技术,但是这些技术有多大层面可以保持公司持续的竞争力和后续产生的原创的知识产权,你们的独家能力是什么样的?

不过刚才提到新拿下的订单,如果他们有这种真实的、定量的订单作为基础,我还是非常看好这个公司的发展。吉利是你们的合作伙伴,也可以成为你们的投资商。

车云观察

在所有创业模式中,以实体制造业最为困难。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兴起之后,围绕其核心零部件之一——电机的创业者已经开始前赴后继,普世电动也是其中的一个。

与其他创业项目不同,电机只能靠产品说话。在产品设计时,普世电动根据自身技术的“不妥协”特点,选择了一个最优挑战的目标应用——插电式混合动力。受限于发动机舱布置空间与产业化整车成本的压力,PHEV对电机的尺寸与成本要求很高。普世电动希望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为自己创造机会。

三年的时间,普世电动完成了技术攻关,完成了产品的工程测试,目前已经实现小批量生产。除了电机本身的技术研发之外,这个团队还自己进行工艺方面的研究。据杨飞介绍,目前电机中核心部件的生产设备同样由其团队进行设计与制造。

对于普世电动来说,产品达到可量产状态才是刚刚开始。

由于工艺问题,杨飞提到普世电动目前无法通过代工外协方式来进行生产,因为目前在国内尚无可支持其工艺的生产设备。因而普世电动要想量产,必须走重资产路线,要投入新的生产线。因此普世电动才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融资。此前所有的技术研发费用均由公司的股东自掏腰包。

融资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一方面他们希望其先进的技术能够为更广泛的客户服务;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想陷入一个纯资本运作的圈子,以免忽视技术研发的根本。致力于实体投资的产业资本橄榄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资金到位之后,产能与产品性能就是下一个考验。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