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C2015#CarPro捧回冠军杯,国产智能HUD叫板Navdy

  • Joy
  • 2015/12/22
  • 车云网

2015LINC汽车创业大赛于北京鸟巢举行,CarPro斩获年度总决赛冠军奖杯。

12月22日,由车云网主办的「智•享第三空间」吉利博越2015LINC汽车创业大赛于北京鸟巢举行,CarPro创始人侍强分享了他的参赛项目智能HUD产品,并为其团队捧回LINC2015决赛的冠军奖杯。

产品集成行车记录仪功能,可与手机蓝牙/WIFI互联,和汽车 OBD接口互通。机器内置了光线传感器、加速度计、温度传感器在内的八种传感器,软件基于安卓系统开发。提供车速信息和导航音乐等功能。以下为侍强演讲实录。


△CarPro CEO侍强

演讲实录

作为汽车科技类创业,哪些最好?我相信一定是HUD。一键启动,美观。从最早的战机,到宝马、奥迪、大众和雷克萨斯一些高端车型,都带来高大上的感觉。

去年美国Navdy HUD得到了资本市场2650万的融资,估值8000万美金,但是从去年8月份融资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出货。今天我们来了,一款更强的HUD,中国人自己把它做出来了,而且整个产品的光学效果、投影距离,已经远超Navdy HUD。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产品的光学效果。一款HUD的关键在于它的视觉效果。左边是CarPro产品实拍效果图,显示效果清晰。HUD给消费者很酷很炫的感觉,关键在于信息道路的前方显示时的悬浮感。左边产品的成像效果更透明纯净。右边产品在纯净度上会打一些折扣。

第二个是投影距离,距离越远驾驶员看起来越舒服。目前CarPro投影的图像距离是2米。

第三点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目前HUD还没有突破的主要原因——散热技术。我们通过三重散热系统,车规级投影方案,采用类似的笔记本超薄的散热技术,实现了80度的工作耐温,这一温度条件下已经足够放心使用。

CarPro产品的竞争优势。从商业角度来看,Navdy HUD的产品成本较高,而CarPro TFT技术已经在手机上大量的使用,成本只需10美金,只占了其他产品光学成本的18%,成本才更具有价格杀伤力。

从功能来讲,除了更炫酷的外观,还要看为用户解决了什么痛点。我们根据移动互联网,做了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违章等功能。产品在整个行业具有创新性,率先获得了以TFT方案为核心的技术专利,申请专利总数24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我们团队。我们团队一共有30人,最左上角是我,最右上角是供应链的专家,有十年的制造供应链的经验。左边第二位是我们的销售负责人,他在全国各地有省级经销商三十多家,这也是我们销售的切入点。最左下角的是天使投资人易车李斌先生。

整个项目从去年9月份获得天使投资开始,历经一年多时间,我们今年十月份在北京召开了庞大的发布会,在国内外造成一定影响。11月份启动了线上、线下的招商活动,目前势头良好。计划这个月的中旬实现量产、交货。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军了HUD前装市场,已经在为一家汽车公司提供前装HUD设计方案。这是我们中长期规划,我们最后的目标是成为软硬一体化的车联网平台,本次计划融资2000万。

评委点评

前研产业基金合伙人 王乐京:


△CarPro点评人 前研产业基金合伙人 王乐京

HUD优质项目很多,CarPro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应该有不同的地方。从投资角度来讲,投资或者创立企业很简单,就跟打麻将一样:三缺一。缺是缺资本,那三点是什么呢?

第一点是市场,产品用户体验非常好,而且是一个很新的产品,用户愿意买单。CarPro在成本层面控制比较好,能够做到1000元以下,所以未来在销售方面有所侧重。

第二点是技术,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是产品的能动性,现场缺少产品无法评价。软件平台是智能方案,交互是外形方案。CarPro软件这块没有太多核心竞争力。在团队构成上也缺少这方面的人员配置。目前这个阶段,市场上最需要一个硬件平台,把交付的东西整合进去,因此这个阶段CarPro的思路比较合理。

第三点是团队,创始人是连续创业者,从投资角度来看,再交学费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光学技术是产品核心竞争力,团队有光学和硬件人才储备,有利于硬件制造。

另外,项目销售配置较好。资本的角度来看,易车给了天使轮,所以下阶段对资金需求迫切性不是那么高。从整个产品或者整个公司来看,一个考验是作为深圳硬件项目,怎么利用六个月的时间把产品推出去。

乐视控股战略投资高级总监孙可:

孙可——乐视.jpg
△汽车智能组点评人 乐视控股战略投资高级总监 孙可

技术类的项目在整个国际上、国外都有非常强大的一个对标对手,国外美国、以色列公司的技术创新具有非常强的专注性,他们积累了成百上千万的路况数据,包括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路况,才在算法上才能拿到数据的领先性。

HUD项目的难点在于光学成像和散热问题,CarPro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而且在成本上有极大优势,这是我们非常强的部分。

我的建议是智能化产品最大的问题在于商用化进程。因为这种产品一旦形成商用,一定会用更快速的时间聚集更多的数据,其实后端的数据库、算法精确度产生了最大的作用,就会呈现集合性的增加。所以我建议所有的智能化的项目能够尽快的完成商用,尽快的让用户来使用,来完成我们的数据积累。

车云观察

作为一款车用HUD,首先必须好用。“与宝马相同的光学投影技术,2米成像距离” 使CarPro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参数优势。“车规级芯片”是吻合车内场景的标配。CarPro提供车速信息、微信、导航音乐等功能,表现虽不突出但胜在全面。

对现场欠缺的交互体验,车云菌结合CarPro静态试用在此稍作补充。语音和手势控制延时在可接受范围,吵杂环境下语音约2秒识别,手势动作1秒左右响应。产品在交互细节上存在改进空间,例如发出手势语音指令后,如何反馈帮助乘客确定动作完成。产品置于方向盘前方仪表台,开车场景中的手势控制如何做到安全。

商业资源的优势不再赘述,不过,对于一款智能硬件,用好数据,才能胜任“智能”二字。目前CarPro刚刚入门,配备联网功能,足以支撑成为一个数据入口。在优化硬件配置和核心技术之外,如何利用数据服务用户,是未来必须掌握的生死技能。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