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湃养车:死于冒进

  • 2015/12/16
  • 车云网

一家公司的兴衰必是有因可循,围观者如果能从起落之中得出点儿反思来,才不至于空落嗟叹。

“博湃养车资金链断裂,难抵资本寒冬。”这条新闻甫一露出,就被持续转载发酵,而每一个或诧异或了然的琢磨,都像是一颗石子,投掷在博湃养车业已停寂的湖心。惊起涟漪的,还有这背后站着的京东和易车。

缘何倒下?

答案似乎不难求证,尤其是在资本寒冬足以威胁到小体量创业公司存亡的当下。可问题是,倒下的为什么是博湃?透过一些知情人士,车云菌列出一些可能的原因:

首先,京东的平台优势在短时间内为博湃带来订单量的爆炸式增长,一时风光无量的博湃在订单消化的过程中,在单量增长和服务质量之间存在不相匹配的偏差;

其次,扩张过快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22个城市中,每一个城市的保养车辆投入、人员管理、场地租赁、培训投入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再者,以活动、低价吸引而来的用户群体,并不能作为中高端服务型企业的高价值用户来考量,其后续价值深挖不具备扩张性。

而就在同跑道选手们,如卡拉丁、摩卡i车等开始收缩规模、调整策略时,博湃养车并未停下脚步,相反以更显冒进的方式继续拔高订单量。

这着实是一种商业模式的两难:一方面是坐等订单量上扬的投资方,对数据表现没有放松;一方面是补贴额度、烧钱速度的居高不下。

若要停掉补贴、回归本质运营,则必将面临订单的断崖式的下滑;若要继续冲数据,则必须接受持续补贴才能运转起来的商业尴尬。

博湃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而从今天的结果来看,博湃选择了订单数据而放弃了账面考量。问题是,这个多少能够预警到一些的风险生意,博湃为什么要来赌一把?

这要说回到博湃背后的投资方:京东和易车。车云菌冒昧猜想,包括所有投资关系管理的相关人员,可能都来不及算清楚帐,钱就已经见底了。据知情人士透露,早期京东和易车对博湃的投注是非常积极乐观的,也正是这种背后平台的自信,让博湃放松了对资本寒冬的警惕。虚高的商业背离迎面撞上资本的踌躇不前,博湃对外报出的融资额度一路走低,已见颓势。而早在一两个月前,意识到策略出现问题的投资方已经在想后招。

前路何在?

目前车云菌得到的消息是,博湃养车已经在跟另外一家做上门保养的团队商议重组,此消息亦得到博湃内部的确认,出于保密原因,此消息源并未告知我们具体的洽谈方。

车云菌分析,有京东和易车坐镇,首选不会是曾存在竞争关系的同跑道选手,如卡拉丁、摩卡i车、e保养等。那么,名不见经传的小体量选手或许在名单之上。此举也不难看出,京东和易车对上门保养的布局依旧重视。

分析到此,博湃一事似乎已尘埃落定,未来的,必将是伤筋动骨的内部重组。如果说博湃养车的激烈与黯然给了上门养护类创业项目一锤重击,那么,接下来要更加谨言慎行的、更加昂扬斗志的,无疑包括全行业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

就此,车云菌也想知道他们的想法和对策——

圈内人士:上门汽车保养这样一个创新的核心是借助互联网和标准化的力量来提升汽车服务的体验和效率,核心点还是落在服务品质上,是把服务做成服务产品。从博湃过往的文章看,他们把服务入口看作是平台,忽视了服务扩张的边际成本是一个常数而不是零这样一个商业判断,过于快速扩张希望形成平台垄断。到了现在这样一个情况,挺可惜的。

摩卡i车张焱:对上门保养这项服务来说,它是通过一种高效率、优质体验来解决用户刚需。我们也不断在进行开源节流,做深服务价值,比如说重点做用户价值,提供修车、大保养等深度服务。

一圈了解下来,上门保养类创业者们依旧坚守阵地,重点放在深入服务类型、提升客单价、拓展更深层用户价值等。

车云小结:

一家公司的兴衰必是有因可循,围观者如果能从起落之中得出点儿反思来,才不至于空落嗟叹。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