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已被理科生暴力攻破……
这一周,时而阴郁、时而澄清的天气像极了汽车圈的大小事端。一边是扩展服务品类、试图开拓疆土的滴滴;风头不断、眼球不断的乐视,极尽造势之登峰造极,用互联网的想象力摧枯拉朽。一边却是传统企业飞思卡尔这一品牌的正式停止使用,书写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并购案的同时也唏嘘着发展收购、品牌消失的嗟叹。
与此同时,会变色、能隔热的智能玻璃,能听声、会辩路的新式轮胎,甚至是一台可以在家里打印“生产”的福特GT,种种idea翻飞不断,点缀着本周新闻。
滴滴以试驾切卖车
从“打车神器”到“出行软件”的角色过渡,滴滴在用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等业务形态填补此间的空白。如果说这些业务形态只是方式、方法的不同排列组合,那么,12月12号,滴滴出行正式宣布的卖车业务,则是另一个维度的汽车领域的交易试水。
在这次推出的卖车业务中,奔驰GLA SUV 和一汽丰田皇冠成为滴滴首款售卖车型,两者各100辆,价格均比厂商指导价便宜4万左右,接近市场终端成交价。
乍看上去,这像是一个内部决策,被提前走漏的风声出卖,只好硬着头皮的来试水。由上门试驾切入新车电商交易的低转化率、用户场景过渡的难以适应、试驾资源的稀缺、试驾费用的高昂等,这些都成为吓退人的山中虎。
可是,滴滴出行的目的显然不是短期内的效应值,而是可被持续深挖的用户潜在价值、平台高使用率之中的潜在商业价值、用户注意力的高留存度等原始优势的再培养。商业变现的道路往往充满了狰狞的数字事实,人们期待的不是第一个商界典范,而是第一个为高昂的过去买单、为现行的模式买单的变现通道。
飞思卡尔
上月底,国内商务部正式批准飞思卡尔与恩智浦合并事宜之后,恩智浦定下了具体的合并规划。除了人事变动以外,飞思卡尔这个名字于12月7号正式停用。60年一甲子的巡回似乎是在名字上划上了句号,但是从产品本身来说,却不会停止。
在汽车智能化时代,芯片厂商的作用不言而喻。他们的未来规划,也影响着最终的产品呈现。于飞思卡尔而言,下一步以两个词为主:安全与图像。
哈佛大学的小蜜蜂与自动驾驶汽车
哈佛大学的机械蜜蜂与自动驾驶汽车有着异曲同工的技术应用原理:防撞技术。研究人员计划研发一个56毫克的微型雷达设备,内置在小蜜蜂中,这一研发过程不仅帮助到小蜜蜂,更对自动驾驶技术锦上添花。
毕竟未来的激光雷达的趋势是:更加紧凑节能的微型激光雷达会成为大型激光雷达的替代品。
福特3D打印版GT
福特公司自1988年起开始利用3D打印技术,已经生产了共约50万个零部件。根据细节程度和弹性程度等需求,福特目前可以使用塑料、沙子和金属作为原材料。
为打印提供图纸的.STL文件理论上是可以支持我们使用任意材料打印任意大小的汽车。只要3D打印设备可以驾驭得了,我们可以打造一辆与真车同样大小的蜡做的福克斯ST,或者糖做的野马。目前,已经有3D打印机可以使用金、银、钛等金属甚至是巧克力,以及还在研发中的细胞、混凝土等作为原材料。
休斯的七年之痒
对于休斯这类跨国TSP企业而言,技术的优势与本土化的劣势一长一短,如何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扬长避短,是在Telematics进入中国七年的当下,要去止的「痒」。
一周小结:
小编已被理科生暴力攻破……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