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质的共性平台,标准姿势应该是怎样的?
今年8月,有消息曝出中国联通注册了一家名为“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注册资金1.7亿人民币,业务方向是车联网服务,传闻已久的中国联通车联网项目落地。在前不久的TC大会上,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克铎通过一次名为“汽车信息化共性平台思考”的发言,向外界传达了中国联通在该领域的最新思考。
以下为演讲实录,车云菌有所删节。
首先介绍一下中国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我们于8月7号在北京注册,同时将在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同时成立6家区域分公司,注资1.7亿,是联通全资子公司,迄今为止没有与任何一方搞混合所有制,也没有合资。公司主要职责,是一个汽车信息化的运营服务提供商,将作为联通车联网相关业务的接口,全面承接联通汽车信息化业务。
今天的我的发言题目是“汽车信息化共性平台思考”。联通智网科技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共性平台,这是我想传递的一个信息。共性平台的必要性、有哪些特点、挑战,联通关于这方面的思考,我就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汇报。
架构共性平台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共性平台的特点,简单说,就是健硕的模块设计、开放的标准、经济便捷的部署能力、灵活的第三方协同与加载机制、可靠的安全机制、迭代式开发、持续稳定的维护运营服务、用户自服务、自管理能力。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共性平台的共性能力需求显得愈发突出了。比如,TSP服务所需能力种类越来越多,但TSP平台不是开放的,扩展力是有限的。基础调用能力越来越趋同,共性要求越来越多,当辅助驾驶特别是2020年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的时候,基于云服务的时候,我们现在还在期待5G到来实现很多功能的时候,真到了那一天,对通信的要求多高?
那么,共性平台的关键要素有哪些?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做这些事情,有一些想法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必须是开放的。有人说联通成立专业的公司,要做平台,把TSP平台给同化掉。这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也不想这么做,我们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放。因为一个共性的平台一定要开放,对行业才有意义。
第二,一定是互联互通的。前面的宝马开着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坑,这个信息他可以跟后面的车共享。当我们建设智慧城市的时候,如何形成互联互通?它需要一个平台、需要云上的服务。
第三,泛在的接入。车内智能终端,典型的就是接到语音,但接了语音,是不是就智能了?但必须有一点,是泛在接入的,接入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包括在家里、办公室、路上,彼此的关系,是要打通的。
第四,大数据汇聚。把数据的价值挖掘出来,这里面能做的事情很多。
第五,永远在线。如果我们如果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案,通信确实是很贵的,但是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可持续的、良性的解决方案。
第六.实时响应。当然还有弹性、灵活、模块化等等。
其实在历史过程中,从通信运营商,CT、IT的发展历程看,一定是要互联互通的,特别是物联网的发展,万物互联,物联网迅猛发展呼唤共性平台,很重要的一点,现在行业标准也是规范了,日益成熟,还有就是EUICC标准不断推广和认知。我想将来这些技术,都会对我们共性建设平台和使用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标准的支持。
那么,架构共性平台的主要目标在哪儿?
首先是共性、开放的基础通信连接、管理能力。将来的共性基础,一定是电信级的,因为对车来讲,信息安全很重要,但是safety永远是第一位的,共性资源的管理能力,还有丰富的应用集成和管理能力。很多人谈OEM,但未来肯定是C的,用户决定、管理的,怎样管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还有就是开放的服务开放和合作能力,大家彼此都是共生共荣,彼此合作,才有未来。共性的基础设施、服务,我们现在能想到的呼叫中心、应用商店,将来是需要支撑的。作为基础设施大数据存储、处理能力,我们内部算过一笔帐,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将来是昂贵的。
以人为本的多场景服务互通能力,还有支持个性化、定制化服务能力,高质量、运营商SLA级的服务提供能力。还有就是政府监管、确保安全。这一点确实是存在的,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合规或许是我们做很多事情很重要的一个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信息化始于B2B,服务于B2C,但发展的原动力应该是C2B。这是互联网的特点决定的。主要应用场景,比如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用户终端相关的,移动终端肯定是互联互通的,我们在家里、路上、办公室,场景是基于用户管理,而不是基于终端管理。将来是以车为中心的相邻行业的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总体而言,共性平台的出现可以优化和解决很多事情,作为通信运营商,我们认为我们现在有机会或者有这个责任,把基础的通信相关的平台作为共性能力提供给行业。我们希望能够开放、安全、灵活,一方面可以是通用的、支持多用户、多协议的;一方面也可以满足每个车厂的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