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腾讯车联开放平台的首场产品品鉴会上,腾讯推出了面向用户的三重产品体系:车联ROM、车联APP和“我的车 MyCar”服务。有着强大社交基因的腾讯,如何撬动车联网呢?
昨天,腾讯车联开放平台举办了一场产品品鉴会,这是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旗下的车联网产品的首次公开亮相。这场品鉴会上,腾讯车联开放平台,一次性推出了面向用户的三重产品体系:车联ROM、车联APP和“我的车/MyCar”服务。腾讯也借此完成了车联网方面的最新布局。
整场产品品鉴会下来,车云菌明显感觉到腾讯车联开放平台的产品思路就是要用腾讯的基因——社交,去撬动庞大的车联网市场。
腾讯公司副总裁马喆人
三重产品体系,三个维度的布局
从车联ROM到车联APP再到“我的车/MyCar”服务,从产品形态来看,可以认为是一个从“重”到“轻”的过程。在此,车云菌希望进行倒叙,从“轻”到“重”,对腾讯在车联网的布局进行解读。
我的车/MyCar服务
简而言之,MyCar是可以让用户在微信或手机QQ端添加自己的车辆成为好友,并实现简单功能的一种服务。在9月3日上市的奔驰GLE运动SUV,是首款搭载了腾讯MyCar服务的车型。车主使用微信扫描车载系统内置的服务的二维码,就可以把车辆和微信绑定,也就是说,车主的微信已经把自己的爱车加为“好友”了。
MyCar
在MyCar服务下,腾讯希望车辆成为了车主的好友,可以提醒车主车辆的状态,如大灯尚未熄灭、手刹没有拉上、所在位置(方便方向寻车)等;可以提示车辆当天油耗信息,并计算出消费金额;还可以通过联网自动查询功能,提供例如违章信息提醒等功能。当然了,车主通过自己的微信,可以向自己的好友——爱车,发送音乐,或者是即时的导航目的地信息,可以进行一键导航。
目前,GLE能够给用户体验到的功能就是微信发送导航目的地信息,帮助车主进行一键导航。上述更多功能尚未实现,究其原因,是因为车企只给腾讯开放了导航的接口,更多的功能,则需要相应的开放接口,如读取车辆状态的信息则需要连接CAN总线,对于车企来说,目前阶段很难开放CAN总线接口,因为安全才是车企考虑的第一因素。让车企接受腾讯车联的产品的前提,是腾讯要保障其产品的安全性。
除了在微信端可以体验上述“好友”服务外,在手Q端同样可以体验到,这就是腾讯“我的车/MyCar”服务给可以联网的车提供的功能,显然,这是一款走“前装”的产品,奔驰成为了“我的车/MyCar”的首批合作伙伴,也是独家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车联网的产品布局中,出现了“MyCar车联私有云”同英文名的服务产品,未来两家巨头在该领域的走向引人关注。
车联APP
在腾讯的描述中,车联APP主要针对目前尚未联网的车机,用户下载手机端的APP后,通过USB或者WiFi就可以把手机和车机进行互联,这样,实时更新的腾讯地图、娱乐信息和社交内容就可以通过第三方通道显示到车载屏幕上,可以在车机或者手机端进行操作,这个APP还可以连接车内的音响和麦克风哦。
在品鉴会上的实际的体验中:车联APP的地图尚不支持导航,但是能够提供路况播报;娱乐信息则是音乐和电台;社交内容是QQ,微信尚未支持。
车联APP体验
腾讯车联APP的玩法,其实和百度CarLife的有点类似,可以将车联APP视为一个APP平台,内容是由腾讯方面提供。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和车机互联的方式上,腾讯车联APP搞掂了为车机提供手机-车机互联方案的供应商,由这些互联方案供应商解决腾讯车联APP和车机的互联问题,而CarLife需要在车机系统里面进行嵌入,才能实现车机和手机的互联。
目前来看,博世、东软、福特、亿连成为腾讯车联APP的首批合作伙伴,而这几家公司均拥有自己的手机车机互联解决方案,例如博世mySPIN、福特Applink。
车联ROM
ROM,可以理解为一个定制化的车机系统,实际上,根据车云菌的了解,这个基于安卓系统的ROM,底层的功能设置由合作伙伴提供,腾讯负责的是用户交互层,这也是腾讯社交经验能够给予这个ROM最大的好处——做好用户交互。
根据官方的说法,车联ROM可以提供实时联网的导航、信息、娱乐和安全服务,娱乐内容可以多屏互动,社交功能则无处不在。
就现场提供的体验而言,车云菌最为深刻的感觉就是社交功能的无处不在。内置在ROM里面的QQ,可以通过科大讯飞提供的语音功能进行聊天,当然了,互动QQ还能播报对方发来的图文信息,车主开车的过程中可以“无视”屏幕的显示。此外,还能把汽车作为微信的一个设备,通过微信可以和车联进行互动,查看车辆轨迹等,其实,这就是MyCar服务。为了安全起见,车机端提供了内容的阅后即焚(手机端保留),车辆轨迹可以关闭。
车联ROM主界面
值得关注的是,车联ROM的信息服务中,包括了洗车、修车、保养、救援等信息服务,这也是车主日常用车的高频需求。这些服务的加入,除了可以满足车主车需求外,或许能够为未来腾讯车联的变现提供可能。
既然是一个ROM,自然就需要承载其的硬件,那就是车机,目前,华阳和路畅两大后装车机品牌是车联ROM的首批合作伙伴。据了解,首批后装车机产品将在年底前后出货。不过,可惜的是车云菌并未打听到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的腾讯开放平台将会接入汽车穿戴硬件/安全驾驶方面的硬件,从发布会上内容显示,第二代的路宝盒子将会是其中一个汽车穿戴硬件,而安全驾驶方面的硬件将会是ADAS,不过,目前并没有更多的内容。车云菌也会及时关注腾讯开放平台的最新动态。
前装还是后装?腾讯车联要的是用户
在车联网领域,曾经有着一条天然的界线——前装和后装。就目前来看,虽然前装市场还是被车企所牢牢控制着,但是车企外所有人觊觎车联网的方式也希望从后装转移到前装。百度CarLife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CarLife作为一个APP平台进入了前装和各大车企进行合作,同时,也在和后装车机厂商进行合作。
腾讯公司副总裁马喆人在接受车云菌采访时表示,腾讯车联开放平台旗下的三款产品车联ROM、车联APP和我的车/MyCar服务,也并没有进行前装和后装的划分,主要是看行业伙伴的需求。但是,同时,马喆人也坦言,就目前来看,腾讯ROM的确是比较容易被后装车机所适配和接受。
是的,作为一款ROM产品,要让车企完全接受几乎是不可能是事件。阿里巴巴在推出Yun OS系统后,一直都是在后装车机里面进行推广。要进入前装,那就得自己造车去了,相信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打造的智能汽车的车载系统就是Yun OS系统。
在车云菌看来,车联ROM只有后装这一条路子,除非腾讯自己造车才能走向前装;MyCar注定是前装路径,因为后装有了车联ROM,单纯上“我的车/MyCar”服务意义不大;而车联APP则是一款“可前可后”的产品,目前的合作伙伴也反应出这点。
无论是车联ROM还是车联APP,或者是“我的车/MyCar”服务,都离不开一个词——社交。在车联ROM和车联APP中,集成的是QQ,未来还会有微信。而MyCar直接就是把车辆进行拟人化,将其变为车主的“好友”。社交,是腾讯撬动车联网领域的支点。
从吸引力上来讲,QQ和微信的用户量级都是以亿为单位,而这些用户和车主这个群体的重叠程度可以说是百分百重合,当然了,QQ和微信的用户数量要远大于车主的数量。当有一款产品可以解决在车内安全使用QQ或者微信的话,吸引力自然是大大的。更何况,这个产品还能提供腾讯的独家内容,如中国好声音这样的音乐资源,还有NBA这样的娱乐赛事。当然了,还有背后腾讯的庞大版权内容库。
显然,腾讯希望用腾讯赖以起家的社交功能,这个腾讯最为尖锐的矛,去击破主机厂在车联网领域垄断地位这块盾牌,车联APP和MyCar服务,就是目前腾讯所能发出的大招。后装,这个赢家通吃的角力场,车联ROM被腾讯认为是最好的方式。用社交软件QQ和微信,通过腾讯车联去圈住用户里的车主和车辆,才是腾讯车联最终目的。
所以,不管是前装还是后装,对于腾讯车联而言,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腾讯车联能够通过旗下的产品去抓住用户。在互联网的玩法中,有了用户自然可以变现,而对于腾讯来说,如何利用庞大的用户群体进行变现的技术更是炉火纯青了。
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腾讯重点考虑,即如何让QQ和微信更符合用户在车辆中的使用场景。
车云小结:
随着腾讯车联开放平台的推出,BAT面向用户端的车联网打法已经全部一目了然。阿里巴巴在用Yun OS与后装车机厂商进行合作推广,造车的计划也在有条不紊进行着。至于百度和腾讯,可以说是两者目前车联网打法最为接近。
在百度车联网布局独家解读:玩的就是“软”的一文中,详细阐述了百度车联网的布局。百度希望通过CarLife进去到前装市场,将其基于百度地图的强大服务植入车内环境;而腾讯则系统通过车联APP和MyCar服务,将其最为强大的社交功能植入车内环境,并提供用户粘性。
百度车联网的布局,OEM路线被其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路线,以至于在发布上,百度地图事业部副总经理顾维灏将CarLife、MyCar车辆私有云、CoDriver智能语音副驾以及CarGuard汽车卫士称为四大OEM解决方案。
而车联ROM的推出,则意味着腾讯车联网布局有了百度车联网不一样的地方。使用车联ROM的后装车机,则比使用CarLife的后装车机,少了自己的独立性,这是后装车机企业需要考虑的地方。
不需要考虑的是,百度和腾讯,在车联网这个领域,已经是杠上了。至于“MyCar”这个服务品牌,将花落谁呢?我们拭目以待。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