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园是危还是机?

  • 2014/09/16
  • 车云网

汽车产业园不论政府主导推动还是民间借力政府撬动,趋势铺开。但这一招,走对了吗?当前是不是切入汽车产业园投资的最好时机?

汽车产业园不论政府主导推动还是民间借力政府撬动,总之全国大有燎原之势。笔者陈仲多言,借此议论般,错误之别见怪。


国内某汽车SHOPPING MAll规划效果

一、先看发展时机是否成熟。

经过多年发力,汽车存量足够拉动集中消费的潜能,尤其在百万级城市,况且汽车增量也不赖,这是市场发育先决条件。

假如汽车行业反垄断措施能够落地,国家政策改善公平市场环境,将更有助于催化产业园成型,从而作为当地政府另一增长极带动经济结构转型。

但是,市场总有其发展规律,就其当下市场特征而言,车主消费远未到“服务城”、“产业园”阶段,除非政府大力扶持企业、政策疏导催熟。假若单纯依靠民间资本运营,显然投资风险大。因此,危还是机?就看政府脸色了!

当然,傍政府指望捆绑发展,当前的党反腐风波也一样增加人事风险。

可以搞但最好等待时日,这是笔者第一个战略预判。

二、再看投资策划是否有问题,这问题比较大。

首先是规划凑合式。典型做法就是把一些新概念堆积在一起,比如主题酒店、汽车咖啡馆、汽车影院、服务城,形成汽车消费新业态,企图用眼球博取社会投资和政府支持。汽车生活馆都挂羊头卖狗肉,毫无“汽车生活”味道(宣传倒是满街),经营半死不活,何况其他超现实的消费方式?

如果论投资商机或发展潜力,大型综合服务城(上万平米)、大量终端店面升级、细分化专业店、各式连锁店、o2o服务平台、电商才是主流市场业态,这根本轮不上产业园层次。显然,这种产业园拉郎配的做就无非让招商一起“试验”,要不就是暗渡陈仓图谋土地升值。

其次,面积图大。如果政府牵头发展那是政府的事,反正中国特色---政府就是市场。如果民间呢?

早期的用品、配件批发城面积大,自有其道理-----商品流通集散地呗。但产业园是高端定位,是跨界经营,因此,配套必须、综合必须,面积就爬升了。

广州的天河城商圈培育,借助中国的快速发展时机和改革开放地利也要十年,那么,现在的天女散花状市场环境,还在几百亩上千亩扬威?工业园招商还存在问题,何况汽车消费园?难道政府一道命令全部把车主赶去集中消费?

趋势要做但不是这种宣传式。如论市场发育规律,郊区型便利大店、城市型便捷小店才是本源。

因此,把生产、物流、消费高度混合,是什么呢?广东的招商有难度,其他地方顺利不代表成功,因为,时间会让市场成熟,市场分化会让潜在危机暴露。

再次是运营方式。十八大已经说了,让市场配置要素。借力政府融合诸类运营企业,而不是利用政策法规,危矣!相信与政府打交道的商人企业家们应有这种体悟。

最后来个结论—

1、慎重度势,宁可奔着成功而不是面子。企业的运势应有其内在逻辑而不是虚造。

2、宁可依市场推动冒险而不与政府捆绑,适当保持距离才是最佳的风险规避。    

3、多点研究市场,敬畏市场。当然,中国特色市场让你发财不是我讨论本意。    

陈仲:后市场实战研究者,撰稿人,先知点咨询师,擅长模式策划体系构建。微信号:gzxzd2013。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