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汽车尝试平台化前景如何?

自主品牌汽车尝试平台化的前景如何?答案是:自主品牌还没有到可以谈平台化的那一步,甚至十年后也许都到不了那一步。

自主品牌汽车尝试平台化的前景如何?答案是:自主品牌还没有到可以谈平台化的那一步,甚至十年后也许都到不了那一步。

这么说倒不是看不起自主品牌,我也希望自主品牌能发展的好,这样我们才能开上价格实惠的好车,只是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大跃进式发展的苦果,我们还尝的不够吗?

我们先看看平台化大概是什么概念,汽车零部件标准化与整车平台化都是降低成本的作用,标准化也能算是平台化一种?我在这里节选一下:

平台战略的共性是产品群开发模式,完全颠覆了先前单个车型开发为主的产品开发模式。平台开发之初就考虑同一平台所有车型的规划,谋求平台通用化与单个车型独特性的平衡,即以平台通用化以削减成本,满足消费者物美价廉的追求,以总成/零部件专用化实现单个车型个性化,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总结一下:

今后平台产品开发就是产品群一次规划、车型分步开发的模式,以实现零部件共用化与产品个性化的最佳平衡,构成削减成本与满足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产品开发将形成平台开发、车型开发和总成开发的三个层次,开发资源将向前期的平台开发倾斜,单个车型开发周期缩短、效率提高,有利于满足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

中长期内,汽车企业的平台将依然遵循新旧搭配、效率为先的原则。在新平台开发导入的同时,尽力延长经过市场长期验证的可靠性高、成本低的老平台的生命周期,满足新兴市场对低价位车型的需求。

单个平台开发应形成企业内部强制性技术规范,明确通用化原则,未来采用同一平台的所有车型开发和生产必须严格执行,这也是保证平台规模效益的前提。

汽车企业可以借新平台开发之机,与核心供应商一起,对关键总成/零部件的通用化进行再梳理,统一产品规划,明确开发输入前提条件,并逐步实施。

简而言之:

平台化的意义不仅限于车型开发平台,还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通过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可互换的通用汽车平台,汽车公司可以在其生产线上制造旗下不同品牌的车型,在降低单位成本的同时,还可以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发挥旗下众多品牌的协同效益,以便快速应对全世界各地不同区域市场的需求变化。

想要推广自己的平台化,对主机厂来说有以下几点条件是必须要具备的:

1、钱,足够的钱,非常充足的现金流。

2、多年的正向产品开发经历,这种主机厂才初步具备了技术的沉底和数据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积攒下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工程人才。

3、行业标准的话语权,推广平台化其实就是主机厂在推广自己的技术标准,自身的各种技术标准一定要全面,要科学,要够硬。就是说跟我走,有肉吃,这样供应商才会去追随你的标准。

4、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主机厂必须处于整个汽车供应链的绝对主导地位,有一批属于自己的铁杆供应商,主机厂对供应商有绝对的话语权,必要时还能对供应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5、巨大的年产销量,相较单一车型,平台产品的前期投入更高,也需要更大的规模来进行成本分摊。否则就失去了平台化的意义。

以上五点是渐进的顺序,没有1的基础就没有2,具备了以上几点的主机厂,才算初步具备了推广平台化的实力。

以最热衷平台化的大众汽车为例:

大众汽车成立与1937年,在全球18个国家内拥有45家制造工厂,旗下品牌包括VW、Audi、Seat、SKODA、Bentley、Bugatti、Lamborghini等,产品从A0级别小车一直覆盖到D级车,拥有丰富的平台开发经验:

拥有被广泛认可的各种技术标准:拥有被广泛认可的各种技术标准:大众标准目录(比较古老,出于保密无法提供最新版)

背后站着这样一群铁杆供应商:KUKA、Siemens、Bosch、ThyssenKrupp、ABB、SCA、Duering、Nimak、Continental Automotive、Delphi、Laserline、Festo等等业内知名的企业。

2013年全年销量972.8万辆。

2013年营业利润117亿欧元。

算是财大气粗了吧,就这样,MQB平台至今为止也未获得大众集团领导层预期中的效果。

国内的自主品牌主机厂:

1、钱不多

2、正向开发没几年

3、技术标准还在完善中,参考我们伟大的国标。

4、技术实力过硬的供应商有多少?主机厂的控制力又有多少?

5、2013年自主品牌销量最高的是长城,62.7万辆。

自主品牌推广平台化,水中月镜中花,先纯自主开发出几款拳头产品吧。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