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SAE世界大会要点精华(二):汽车城、硅谷如何共谋未来

  • 2014/04/18
  • 车云网

车企瞄上硅谷,一方面可以获得半导体电子等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依托硅谷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更有利于其发展。

随着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很多汽车制造商通过和硅谷的半导体以及软件供应商组建研发团队,形成了越来越广泛的合作关系。而依托北加州地区的这些人才资源,车企的设计团队不仅在解决符合政府燃油排放规定的难题时能够获得重要技术支持,同时这些硅谷的电子科技公司还可以给汽车带来更酷炫的科技元素。


在本届2014 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世界大会上,以“在汽车城和硅谷之间搭建桥梁”为主题的分论坛,探讨了如何在迈出革命性步伐的同时满足汽车业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不过如何在保证双方利益的情况下大幅缩小产品研发周期是汽车和科技行业建立同盟需要考量的关键。车云菌整理精华要点如下:

破·舍·立

NVIDIA副总裁,汽车解决方案总经理Rob Csongor:

我们和车企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研发新产品上。在未来的几年内,我相信这个行业将经历非常重大的变革。

不过对半导体行业来讲,革新式的变化是其主流。很多公司一直都采取这样的行销战略:不断地摈弃掉旧的、过时的技术,包括对待自己公司的产品也一样。

原日产北美技术中心(NTCNA)负责人三田村健:

在硅谷,每个人都试图打破常规,对技术也一样。任何现有技术不是用来占有,来炫耀的,而是为新技术诞生做准备的。

亲兄弟明算账

来自博世集团的管理董事会成员Dirk Hoheisel:

企业必须找出能够双赢的解决方案,而科技公司也需要找到能够将技术快速整合到汽车中的方式。

此外,合作双方也必须决定哪一方可获得产品的知识产权。可能双方都想占有专利技术,所以项目经理们必须在一开始就定好规则。同时与会专家指出,没有任何两个项目是一样的,因此就事论事是最好的选择。

合作要磨合

现代投资公司总监John Suh:

公司一定要有创新精神,对待任何问题都不能抱着一刀切的态度。

硅谷的电子科技公司有着很大的自由限度,而这种灵活性很自然也会转嫁到双方的合作关系中来。大部分半导体公司的研发团队习惯于和客户建立短期的合作关系,在此期间,客户对他们的问题可以给予迅速的答复。有部分专家表示,虽然一些车企有时候显得很木讷、不适应,但一切都应事而异。

NVIDIA副总裁,汽车解决方案总经理RobCsongor:

我们经常和一级供应商和OEM厂商合作。但即便是在同一家公司,有的团队表现非常灵活干练,但其他的相比之下就有点固执僵化。

投资汽车?Oh, NO!

和硅谷的公司合作,也意味着汽车厂商们能够从电子产业庞大的投资中获益。

本田硅谷实验室高级项目总监杉本直树:

2013年,整个硅谷获得的风投金额是全美的41%。不过,汽车城和硅谷之间的确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汽车城,智能手机是配件;而到了硅谷,汽车就成了必备的附属品。

也有部分专业人士指出,这些风投资金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使用的。

现代投资公司总监John Suh:

在硅谷,投资者们关注的是既得的资本效率,他们才不愿意投了大笔钱之后只能盼着未来有所收益。所以投资人基本不会把钱花在和汽车相关的行业上,因为产品周期很长,同时风险也很多。

车云小结:

为了能够第一时间给市场带来前沿创新的功能技术,从而成为市场有力的竞争者,车企们目前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在寻找解决方案。不过,他们的目标已经锁定了硅谷这个世界范围内最具创新特质的大本营,而不拘泥于传统,喜欢“捣乱”“闹革命”的科技公司正是汽车制造商最青睐的人选。

但硅谷自由灵活的风格和汽车行业陈旧僵化的思想似乎有点不搭,而且合作必存在矛盾和纠纷,知识产权如何分配也是问题。

当然除了这些还需跨越的鸿沟,车企瞄上硅谷潜力巨大的投资环境并非能让这些业界大佬们如愿。投资人们并不傻,产品周期太长,短期无法获得收益,纵是家财万贯,给汽车行业投钱,也得非常小心谨慎。

不过这些创业中的挫折并不能阻挡汽车和互联网电子公司的深度合作,有挑战自然也有机遇,未来汽车行业的转型格局似乎已定,要看好戏?小伙伴们周一见!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