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体制内的“汽车”为何风光不再?

如果你是汽车迷,如果你热爱好莱坞,如果你享受赛车的极致快感,那么你可能会喜欢这个关于好莱坞和汽车的故事。

本文来源系Car and Driver专栏作者Aaron Robinson,车云菌编译。

1990年的一天,当我挺直腰杆坐在密歇根大学聆听Sidney Fine教授的第102期美国历史讲座时,一道真理的闪电划过心头,我突然意识到:“那儿一定有一个隐藏的斜坡。那儿一直有条斜坡!”如果一辆道奇Diplomat猛地一头撞上一辆雪佛兰Caprice的车尾,正常来说,道奇不应该翻滚着划出一条弧线最后再摔到州界线上,车身应该像一个钢铁做的牛奶盒被挤成废品和满地的塑料片,但这样电视效果就糟糕了。所以这些混蛋在后面放了个斜坡。

当然,我之所以批评我年轻时的媒体,是因为我直到20出头才弄明白这个道理。当我长大后,在地球人人手一台摄像机之前,只有在电影院和车祸现场才真能看到撞车镜头。当车祸迫在眉睫时你是能感觉到的,因为镜头从追逐戏突然切换到某个家庭妇女正从车里往外拿蛋糕或者一辆皮卡正从小巷里开出来。这时,镜头马上又被切回到坏蛋惊呆的表情。然后,时间……慢了……下来。如同其他冷战的故事一样,规则是大家都懂的——在电影的世界里,生命是基本可以预测的。

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娱乐界中,对于一档节目来说,汽车与那些装模做样的英雄,比如Stephen J. Cannell,Glen A. Larson,或者 Donald P. Bellisario,各据半壁江山。电视剧《夏威夷神探》 (Magnum, P.I.)的侦探Magnum(男主角曾饰演过《老友记》中和Monika谈恋爱的大叔 Richard)特意开着一辆借来的法拉利在夏威夷的欧胡岛上搜寻线索,因为如果他开着一辆日产Datsun皮卡,那么他看起来会像一名理发师。电视剧《侦探哈德和麦高铭》(Hardcastle & McCormick)中Hardcastle和McCormick也把自己塞进一辆玻璃纤维车身的迈凯轮的Coyote X。电视剧《飙风天王》(The Dukes of Hazzard)中的汽车李将军General Lee(道奇Charger)也是南方对书籍和戏剧交出的精彩答卷。

电视剧《霹雳游侠》(Knight Rider)中的主角霹雳车(改装自通用旗下的庞帝克跑车火鸟Firebird)是一台人性化电脑车,它配置了比福特MyFord Touch版本更早然而性能却更加优良的车载多媒体互动系统。这款车开创了如今所有动作片都具备的一个共同元素:人机智能。只要男主角点击笔记本上的 CTRL+ALT+F键,这位超级助手就能为最后的战斗替英雄准备好从启动电梯到摧毁卫星等一切工作。现如今,一个将市中心所有的交通灯从红灯变成绿灯的APP应用也许只要1.99美元。但电视剧中,这辆霹雳车耗费了十亿美元,并且它拥有涡轮加速和高温保护涂层。

所有这些机车片中我最喜欢的是《加州公路巡警》(Ponch and Jon)。每一集都是 “天使之城”洛杉矶的高速路上一部色彩斑斓的纪录片。警官们休息时除了穿着喇叭裤泡妞以外也总是做一些很酷的事儿。他们玩滑板、架快艇、开越野摩托、赛卡丁车。《加州公路巡警》基本上成了那时男孩子们的生活指南频道。在二月的底特律,当我穿过泥泞的道路去上学时,我想象洛杉矶人在天气回暖后在林荫大道下乘凉,阳光明媚的街道旁有迷你摩托车店和卡丁车赛道。这是我在2004年搬到洛杉矶的原因。


顺时针从上至下:《极速风流》( Rush),《速度与激情6》( Fast & Furious 6),《飙风天王》(The Dukes of Hazzard)中的General Lee, 道奇Charger。

然后网络时代来了,曾经那个闪光的时代不得不让位于程序的亢奋。再然后,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汽车逐渐沦为背景道具。作为一部稀有的讲述赛车的影片,Ron Howard执导的《极速风流》( Rush)更令人失望了。电影中的飙车场面不但短暂、混乱而且充斥着蒙太奇式的表现方法。镜头不停地颤抖,好像在1976赛季的每辆F1方程式赛车都需要车轮平衡。导演Howard只关注两名车手Hunt和Lauda的表演,以及他们怎样克服各自的生活压力。

John Frankenheimer在1966年导演的《霹雳神风》(Grand Prix)中着力刻画赛车手间的细微差别,这部影片看起来是不可复制的杰作。(男主角Pete Aron 向一名记者解释道:“在摩纳哥的赛道上,我们开每一圈要换挡250次。”而另一方面,Howard导演镜头中的汽车仅仅是加速死亡和受伤的神秘工具,像战争电影中的武器一样。

《火线警探》(Justified)的制片人在使用一辆AMC Gremlin警车时押上了收视率,尽管如此,目前电视剧这块蛋糕能分给汽车的仍少之又少。也许电影和电视力图成为社会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昭示着一个民族对汽车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或者说作为一种打击犯罪的武器是汽车的天性,至少这种信仰正在消失。对此或多或少可以归咎于YouTube视频网站。当无数网友看到兰博基尼撞到大树后碎成两半时,影视剧中任何虚构的汽车相撞场景可能只会引来观众的阵阵哈欠。如果车迷们想消遣,他们可以到网上浏览几个小时;他们不需要Cannell或者Bellisario给他们写剧本。

正如我们报道的那样,《速度与激情》的运营商在飚车戏中的目标是“100%的真实+30%的虚构”。这个系列的六部影片全球票房收入已经超过20亿美元,因此汽车还没有完全从剧本中消失。但或许有一天,在某个大学的课堂上,一个小孩将会挺直腰杆突然喊道:“这都是电脑特技!都是动画冒充的!”可能吧。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