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明:远特科技的“前T"突围法

  • 2013/12/10
  • 车云网

作为一个标准的“前T”企业,远特首先渗入自主品牌,而后逐步搭建平台、推出和车辆深度结合的应用,再完成新型盈利模式的落地。

初次见到洪明,他刚刚在上海参加完2013年Telematics@China TSP G10闭门峰会。作为北京远特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远特)执行总经理,洪明为人处事相对低调,这和远特在业界的形象有些类似。

而车云菌之所以注意到远特,是因为他是长安“in Call”2.0智能行车系统的TSP合作方,目前这款系统已经搭载在长安CS35、Cx20、悦翔V3和V5上,算是前装车联网当中为数不多的落地案例。

中国的车联网行业刚刚起步,整车厂对前装产品要求极高,既要控制成本,又要质量可靠并为整车增加亮点;消费者被移动互联网的其他产品养叼,往往对终端产品带来的实际体验不那么满意。要想进入前装车联网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思维模式?远特在这方面有何心得?洪明和车云菌聊了聊他的几个观点。  

攻占自主品牌

远特为自己的车联网产品规划的发展战略是:首先渗入自主品牌,而后向合资品牌进军。作为TSP,一端直接对接主机厂,另一端连接外围内容和服务供应商。业内把远特这类企业称作“前T”,与后装企业相区隔。要成为车厂的“前T”供应商并不容易,漫长的路测不说,一系列严格的碰撞测试,各种极寒极热的温度测试更是挑战着“前T”们的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与国内其它的“前T”企业类似,远特同样选择了自主品牌作为第一切入点:

  • 一方面,与技术更为成熟、市场份额更为庞大的合资品牌及进口品牌相比,自主品牌更需要增加产品卖点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而恰好车联网服务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整车亮点,与自主品牌的诉求不谋而合。

  •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对于“T”服务的重视直接决定了“前T”企业的发展平顺性,在需要和车厂合作开发的车联网功能和用户体验上,自主品牌往往比合资品牌对“前T”们更加开放。

目前来看,包括长安、广汽、吉利、一汽在内的几个自主品牌都已经和远特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合资品牌中长安铃木也与远特签署了五年独家TSP合作协议。其中长安与远特自2010年起便开始接洽,并在2012年签订了独家TSP协议。除了上文所说的in Call系统,远特还定制开发了一款APP产品,可以提供管家式服务、安防控制、出行向导等多项功能,并且为长安(整车厂)、4S店和用户搭建了一个更加方便的交流平台。

北京远特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洪明

布局终端,占领入口

在洪明的构想里,未来的车联网应该和互联网相似,车车互联。但想要实现这一点,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终端的布局。目前远特在多个自主品牌的多款车型上布局自己的产品,其远景目标便是让自己的终端数量尽可能多,先由点到线,再由线到网。

当硬件终端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一种新的盈利模式便会应运而生。在和洪明的交流中,他不止一次的用到了“入口”这个词汇。远特首先试图占领的是用户接触车联网服务的第一入口——车载终端。这就好比在手机APP异常丰富的现状下,小米、华为等品牌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产品,其目的并不是通过手机硬件本身赚钱,而是靠其大量的终端用户,形成入口效应,从而吸引到一系列的软件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从中获取利润。在车联网产品续费率相对较低,用户续费意愿不强的大环境下。一旦平台网络搭建完善并形成规模效应,远特就可以从卖硬件转为卖内容,卖服务实现盈利。

车联网核心功能必须深度结合汽车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为关注的是功能体验,这正是车联网产业当下面临的软肋。2013年以来,很多车企在新车宣传时都主推自己的车联网产品,实时路况、一键导航、语音控制、周边搜索、道路救援、防盗追踪、汽车秘书、定制化收音机,各种功能纷繁复杂,看上去非常炫目。不过,在消费者端,实际产生价值的却并不算多。根据远特的运营经验得出,用户在车内使用最多的功能是一键导航和违章查询,而服务预定、车况查询等功能使用率偏低。

对于车联网服务的功能,洪明认为应该分为核心功能和辅助功能。核心功能在未来一定是和车辆深度结合的;而手机能够提供的功能,都不会是车联网的核心功能。

在洪明眼中,现在的汽车对消费者来说依然是个黑匣子。这和几年前的电脑一样,彼时360看中了这个市场机会,帮助用户建立了安全系统,并且可以让用户看到CPU、内存、硬盘等部件的实时运转情况。而现在,车联网企业要做的,正是帮助用户管理好汽车这个黑匣子,实时告诉用户发动机、变速箱、悬架等部件的运行情况,监控汽车的每一个传感器。

不过,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状态是:想要控制好汽车大量的传感器并非易事,这其中涉及的最大障碍就是汽车制造商的开放问题。一般来说,CAN总线数据读取不涉及到整车控制和安全,一些比较开放的整车厂还尚且愿意尝试,如果要读入涉及车辆核心功能控制的数据,整车厂的态度一般都比较抵触。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正是远特从一开始就定位“前T”的最主要原因。只有和汽车制造商达成深度的合作和信任关系,真正与车相关的、并且对消费者产生价值的车联网功能才有问世的可能。

车云小结:

搭建平台和深度功能开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困难。这不仅仅是对远特而言,对致力于车联网行业的其他企业也是一样。不仅仅涉及到自身产品的变革、理念的变革,更涉及到与产业链上包括汽车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等多方的合作。这是挑战,也是机会。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