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车展不仅规模明显超越了东京车展,现代HND-9更是让人惊叹“在设计上也出手了!”
本文首发于BP日经新闻,车云略有删节。
说到韩国的汽车产业,如今最令人关注的当属那些正在快速追赶日本的厂商。特别是坐拥现代、起亚两个品牌的现代起亚集团,实际上,在全世界叫得响的韩国汽车企业只有这一家。尽管如此,在最近10年间,该公司在全球的年销量一路走高,从2000年约200万辆的水平节节攀升,到2006年已经超越本田,跃居世界第六。2011年以660万辆的成绩跃升至世界第五,到2012年,更是如愿突破700万辆,创造了710万辆的历史最高纪录。
其中,在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尤为显著,日本车虽然也在努力,但在这些国家的确败给了韩国车。
当然,从2012年底开始,日元受到“安倍经济学”效果的影响快速贬值而韩元在快速升值,韩国企业的收益构造开始恶化,然而,现代起亚的领导层却宣布,“将增加海外生产,降低出口的比重”。这恐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关键的本土市场情况又是如何?我,小泽怀着去吃韩式烧烤顺便放松一下的想法,来到了正在韩国首都举办的“首尔车展”(Seoul Motor Show 2013,公众开放日2013年3月29~4月7日)。
首尔车展的特色——韩国企业主导的“自卖自夸秀”还是相当有看头。其中最为精彩,或者说是最富冲击力的当属现代起亚的两个品牌。
首先令笔者感到惊讶的是现代的概念车“HND-9Venace”。看照片最为直观,这是一辆号称是“豪华运动轿跑”的FR跑车,其设计理念是“流体雕塑 ”和“古典优雅”。以水晶为设计元素的前灯和材质考究的内饰虽然引人注目,但要让笔者来说,这就是“亚洲的阿斯顿·马丁”。
说实话,这辆车相当帅气,令人不禁为之折服。但新颖性并不出众,要想让FR确保帅气,除了长鼻短尾之外别无他选,正常的设计师按通常的做法都会走阿斯顿·马丁的路线。
这款车并不会直接投放市场,而是有可能在2013年底推出四门版,当笔者向一位女性内饰设计师说“这是亚洲的阿斯顿·马丁”的时候,对方表示,“这款车更简约、更有抑扬顿挫”。
的确,发动机罩和车尾部的造形相当抑扬顿挫,细节上也有现代的特色。如此一来,该公司的档次应该会得到提升。
再来看高档车“雅科仕by爱马仕”。真没想到现代竟然会与爱马仕携手,这一点同样震撼,但让人松一口气的是,双方的合作仅限于概念车,没有上市销售的计划。
话说回来,爱马仕已经与法国的布加迪联手,在2008年推出了“布加迪威龙”,而且今后也没有要与特定企业合作投放市场的计划。现代方面则表示,“此举是希望通过爱马仕的手工业技术,展示雅科仕的高水准做工”,由此看来,与现实利益相比,该公司首先考虑的是话题性。
与之相比,更令笔者感到好奇的是,有传言说这次合作始于大约2年前两家公司高层在巴黎的会面。估计现代的高层是爱马仕的重要客户,两大富豪在巴黎的私人交往促使了这次的策划。
平等主义思想已经深入其中的日本企业高层能否构筑起这样的关系?这一点恐怕非常难讲。众所周知,韩国是少数人掌握财富的财团之国。而反观日本,哪怕是丰田的高层,年收入顶多就是一两亿日元,能与世界级VIP打好交道的人少之又少。暂不论是好是坏,在这一方面,日本企业的确存在障碍。
再来看高科技。从简单易懂的方面来说,燃料电池车是日本只生产了少量的开发车辆,尚未投入量产的新一代汽车之一。而在本届车展上,现代再次发布了“ix35燃料电池”。虽说之前已经发布过,但是,这款车预定在2013年到2015年期间,在欧洲销售1000辆左右,听说现在已经获得了欧洲的认证。在这个领域,“世界最先量产”的桂冠又落入了韩国手中。
除此之外,现代终于将在2015年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版的“索纳塔”,还将以微型轿车“AVANTE”(伊兰特)为原型生产EV(纯电动汽车)。虽比日本晚了几年,但也是在虎视眈眈打算赶超日本。
有意思的是起亚的概念车。与现代相比,虽然在冲击力以及高科技程度上差一大截,但起亚的概念车似乎更能代表韩国市场的动向,例如概念车“CUB”。作为长度接近4m的轿跑,这款4门小型车的车高却不算太低。更像是日产的“CUBE”,创造了一种兼顾帅气、实用、经济的新类别,是在外形与布局上下了一番工夫的车型。虽然不打算立即上市,但如果评价较高,今后估计很有可能投放市场。
如今已被印度企业马辛德拉收归旗下的双龙品牌发布了新款SUV概念车“LIV-1”。如今,韩国市场还是轿车占主导,SUV主要是小型车,大型车还为数不多。LIV-1似乎就瞄准了这个空白。
雷诺旗下的雷诺三星首次公开了已在日内瓦车展亮相的雷诺“Captur”的雷诺三星版——“QM3”。因为只是换了LOGO,所以不能算全球首发车,如果要对这款车下一个定义,那就是在掀背车基础上略微“增高”的跨界车。在欧洲,同类的日产“JUKE”和“DUALIS”如今大受欢迎,已经作为“大众高尔夫”、本田“思域”等实用掀背车的替代品深入人心,估计在韩国也是瞄准这样的目标。
这类流行趋势的传播果然没有国界。
【小泽浩二的结论】专攻日本车漏洞的韩国
综上所述,首尔车展和韩国市场的确发展势头强劲。尽管如此,冷静地看,韩国与日本相比,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差距。首先是市场规模,日本每年有500万辆左右,而韩国仅为150万辆左右,不到日本的3分之1,而且历史短。
海外品牌的全球首发车不见踪影,这一点不仅比不上日本,与北京和上海车展也相差甚远,而且,首尔市内一眼看去到处都是轿车,车型种类单调。不过,日本的乡下也是轻型车遍地的寒酸样。
再就是车展的观众群。1周100万的人流量已经超过了日本,很了不得,但从面向公众开放的第一天来看,观众要么是年轻的单身一族,要么是全家出动,向日本那样的老年车迷很少,给人一种车展是为了发扬国策、国威的印象。成熟度和文化度似乎还不高。唉,这或许只是来自夕阳之国——日本的记者的不服气。
然而,抓住日本这个老前辈的漏洞,实现自我发展的景象随处可见。一目了然地呈现出展会规模的展场面积是一个,参展商数量是一个,人流量也是一个。这种在显而易见的规模上下工夫、抢风头的感觉在日本早已消失。东京奥运会也是如此,日本争的不是规模,而是质量,在最直接的“世界第一”的竞争中,日本似乎已经退下了舞台。
最后是韩国的做法。首尔车展不仅规模明显超越了东京车展,看到现代HND-9,笔者不禁惊叹“在设计上也出手了!”最近几年,起亚凭借“亚洲奥迪”的战略,在全世界受到的评价不断提高,这一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也走上了阿斯顿·马丁路线,部分起亚的轿车不仅奥迪风格明显,最近甚至还带上了宝马的味道。
反观日本,不管是丰田、本田还是日产,由于对原创性和日本特色的追求,在全球市场上的冲击力不断下降,韩国则毫不客气地吸取海外的能量。HND-9的设计师是出生于乌克兰的Mikola Kindratyshyn,他曾经任职于通用汽车,在2010年进入了现代。不分国籍吸收新鲜血液正是韩国的做派。
举一个其他领域的例子,在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上,拥有名将胡斯·希丁克的韩国队打进了四强,至今还令人记忆犹新。
或许会有人觉得“日本韩国争来争去有什么意思”,但做生意时,以国家为单位的划分非常重要。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世界上,都有着国与国之间的比拼,在市场势力上,韩国已经逼近了日本。
例如,随着最近与欧洲以及美国签署FTA(自由贸易协定),韩国市场进口车的比例愈发自由,2012年首次超过了10%。现在的韩国正正掀起一股外国车热潮。
虽说韩元暴涨的确是不利因素,但即便是在这一方面,日本的优势也在切实、慢慢地消失。对于这一点,日本企业最好还是要反思一下。
小泽浩二:从汽车到踏板摩托车、钟表无所不谈的娱乐汽车记者。在日经流行信息网“美车”、《Best Car》、《钟表Begin》、《MonoMax》、《富士晚报》、《花花公子周刊》,不定期为《carview》、《vividcar》供稿。09年10月~10年3月担任TOKYO MX电视台每周六11点播出的《转向不足》节目主持人。最新作品有《转向不足 DVD Vol.1 超级跑车篇》。爱车有劳斯莱斯险路轿跑、City Cabriolet等。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