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小伙伴和车云菌一样,爱上汽车,是因为爱上了那些特点鲜明让人欲罢不能的技术。我是车云菌,我为技术“带盐”。
编者按:不论在什么时候,对于汽车制造商们来说,技术和赚钱是两个永远的主题。技术对于汽车制造商们的重要性无需赘述,手上没有两把刷子,怎么在偌大的业界立足呢?当然,也有一开始没有刷子的,不过他们不是找到了有刷子的小伙伴,就是有能够买到刷子的钱。
从某种角度来说,车云菌勉强也可以算是一个技术宅。但尽管车云菌自带科班背景,那种把办公室变成实验室,走进去一脚踩到三根螺栓两把扳手,分分钟变出一辆车还是不可能滴。车云菌们只是宅在办公室里一起研究技术而已。
相信不少的小伙伴和车云菌一样,之所以爱上汽车,首先爱上的就是那些带着各自特色让人欲罢不能的技术。不管是德国人的严谨,日本人的精致,美国人的简单粗暴,意大利人的追求极致,还是法国人连发动机曲线都带上了的浪漫,不管是涉及到动力、传动、车身结构、安全抑或是汽车电子,都让人深深地着迷。
2014,车云菌将继续烹制这场技术的盛宴,请各位菌们共同分享。
强化心脏
这是出自于车云菌一位强大后援之手的系列篇章。发动机作为动力之源,一直是汽车制造商们的必修课。尤其对于传统制造商们来说,唯有拥有了自己的发动机技术,才能在汽车界中找到真正的立足地。虽然发动机的技术发展在近几年来一直有被法规倒逼前进的迹象,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到他的进步。大众颇有争议的DSG和TSI、宝马的双涡管涡轮增压、奔驰的CGI、本田的地球梦、马自达的创驰蓝天、通用的SIDI、福特的Ecoboost、丰田的混合动力……所有你听过的或者没听过的,都能在这里看到详细的专业的解读。
相比较那些历史厚重的国外汽车制造商们而言,国内的企业们还太过年轻,而因为脚步迈得过于着急以致在技术上还缺乏沉淀,即便是合资品牌,虽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但是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能够设计制造技术先进的发动机,可先进的技术背后却都是国外的专利,依旧是受制于人,我们制造了大脑却制造不了灵魂。
自动启停是个省心的技术,尤其对于新手来说,更何况还有省油的附加分。但是,万事都有两面性,如同光与影,密不可分。知道自动启停这个功能的人不少,但有多少人真正用过并且矢志不渝地坚持在堵车时开启这一功能?我想帝都和魔都的驾驶者肯定会菊花一紧。
说到发动机,就不得不说他的好基友变速器。变速器上最新的突破莫过于采埃孚研制出的9AT。自动变速器从4AT到6AT,是经历过相当长时间的,并且一度被认为“6个挡足够多了”。然而伴随着7AT的出现,自动变速器的挡位数越来越多,进步也越来越快。8AT已经不稀奇了,现在又有了9AT,并有传言通用福特,以及现代起亚都在谋划研发10AT。自动变速器真的有必要那么多挡吗?自由光的9AT到底是技术噱头,还是AT变速器的革命?
坚韧骨骼
将模块化平台这个概念玩得最好的是大众,但在大众之后,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提出模块化的概念。例如沃尔沃的SPA、日产的CMF和丰田的TNGA。甚至,伴随着艾瑞泽7的上市,其所宣传的iAUTO平台中,也闪烁其词地提到了模块。照这架势下去,大有过了2013年,谁要没模块谁就OUT了。关键在于,模块这玩意真有那么神吗?它到底有何意义?对于厂商来说,的确是很“神”的东西,在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方面有着革命性的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可就未必了。
模块化在汽车制造商中混得风生水起。一般来说,模块化的好处是在同一个平台上可以衍生出不同的车型,而随着人们对于模块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对于平台上模块的定义也就越来越广泛,包括动力、车载设备等慢慢加入了这个行列。比如对于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来说,在成功地把发动机也模块化之后,也把他引以为傲的安全技术纷纷变成了模块化的一部分,把SPA平台打造成了一个安全的铁笼子。
模块化这个概念在汽车车身结构上的发展犹如病毒的扩散一样势不可挡,在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出现之后,又成功地入侵到了新的心脏部位——电池组上面。利用适应性连接技术和自动联合技术,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电池组装方式——模块化电池组,就像搭积木一样方便简单。
对于汽车的车身结构来说,进化不仅表现在模块越来越多,也表现在越来越轻。如果要问汽车上节能环保相关的技能,约莫100个人里头有90个会想到新能源,9个会想到发动机技术的更新换代,而只有一个人,还得是像车云菌这样的技术宅,才会想到轻量化。在节能减排大旗高举的当下,当新能源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时,轻量化技术已是很多车企“曲线救国”的必备技能,也逐渐形成趋势。这不,就连福特的新皮卡,也不能避免。
目前的轻量化技术,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在使用材料不变的情况下,对汽车结构和材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一个则是寻找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更轻的材料。当然,设计是锦上添花,材料还是轻量化的根本所在。是否能以可承受的成本进行大规模生产这条限制了很多材料的发展,但却阻碍不了技术的进步。比如说最后的轻金属镁,比如说曾经只是在超级跑车和豪华车上才能得见、但是宝马却打算量产的碳纤维,比如说那些蕴含量极大但是对工艺要求也极高的植物纤维。
扩张神经元
汽车上的电子系统成本可能占汽车整车成本的25~30%左右,今年将超过40%,而新能源车和自动驾驶的迅速发展也加速了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上应用和发展的步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已成为汽车技术发展和和市场竞争的主战场。尽管从整体市场数据上看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但国内市场利润几乎被外国厂商瓜分,本土企业最多只能抢到剩下的1/10。外企的市场垄断,研发能力的羸弱以及缺乏长远战略和合作精神,在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国内企业可以说是一盘散沙。
方向盘作为驾驶中的必备模块,转向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由机械到智能的变革后,汽车制造商们又开始打它的主意了。于是,随着汽车整体科技的不断演进发展,转向系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最早的不可助力转向到根据发动机转速变化的助力转向;从更为先进的随速助力转向衍生到自定义话的助力转向模式设置,汽车制造商们希望让用户的驾驶感受更加轻松安全。
锻炼肌肉
要说安全气囊,现在配置最低的汽车上都会在驾驶席和副驾驶席上有两个。而价格越高,越豪华的车上安全气囊也就越多,像什么膝部气囊,侧安全气囊,后座的安全气囊,一辆车能装上十几个。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安全气囊们早已经开始“不安于室”了,上到发动机罩,下到底盘,外到前后保险杠,哪儿哪儿都有他们的身影。
冷眼看Tesla Model S碰撞五星评级:测试有盲区,仍存安全隐患
Tesla Model S在NHTSA新车碰撞测试中,获得了五星安全性评级。美国多家媒体顺水推舟,甚至不惜动用“perfect”等字眼,对Tesla这个汽车新秀在公路上的安全表现给予了很高评价。无论对谁——Musk、潜在车主又或者是电动车发展的舆论导向来说,这都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如果你不承认炒热气氛也是媒体工作之一的话。车云菌没有否认NHTSA安全测试的权威性,相反非常认同。只是,把这个小金人含在嘴里,咬一咬,恐怕含金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随着汽车上电子设备的原来越多,各种CU的出现,让汽车安全涵盖的内容也越来越广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2013黑客大会(DefCon)上,人们不再将重点关注iOS 7完美越狱漏洞或者是GoogleChrome浏览器沙盒漏洞这类常规话题,反而是两个美国黑客的汽车研究成果备受瞩目。Charlie Miller和Chris Valasek的名为《汽车网络和控制单元探秘》的研究白皮书,曝光了攻击普锐斯和翼虎的详细攻略。这份文件曝光了攻击汽车所使用的编程源代码、编程软件环境以及所需的软硬件等,任何能看得懂的人,分分钟可以成为汽车黑客。
车云网2013~2014跨年策划,盘点2013正在进行中。13个关键词以及年度最不可错过的精选文章,让你全面回顾脑力冲撞,跨界求索的2013年。点击查看本系列所有文章。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