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连接人,连接内容,还要连接车,车悦宝野心不小。
当洪明宣布要南下深圳,打造一款全新的车内智能硬件时,这个二十七岁开始创业,三十岁出头就坐上远特科技CEO的少帅派掌门人,二度创业时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
车内智能硬件伴随着创客潮火爆一时,但始终黯淡无光。不论是OBD、车载导航、行车记录仪还是后视镜,面孔百般却又雷同一律,难逃功能堆加、短线逐利、故事难续,资本骨感的怪圈。
在远特的五年时间里,洪明一直在做车机,即使做到了国内前三,却始终在市场上掀不起太大的波澜。虽然汽车被公认为下一个最有潜力的智能终端,但相较于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四面风光,犹如死水一潭。与车厂打交道的日子久了,洪明开始换位思考:什么是用户对于车内智能硬件的真正需求?
车悦宝联合创始人 洪明
是车载网络电台
2014年离职创业,洪明在一年后拿出了“车悦宝”。
这款产品由一个车载互联硬件和手机APP构成,瞄准车内收听歌曲、广播、路况等音频需求。用户在APP上完成内容的订阅,硬件端便会自动同步更新。
这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但同类产品的APP与硬件一般通过WiFi进行数据传输,车悦宝除了WiFi还有3G通讯模块,每个月1G的流量免费赠送三年。一些网络电台推出车载硬件,主要目的是为原有APP用户提供车内收听音频的场景顺延,车悦宝则更像是一个平台,对接各大音频内容提供商的海量素材。
“在物联网时代,如果没有3G就没有任何增值能力。我们希望不管你手机在不在身边,都可以随时听到想听的节目。”洪明说,未来车悦宝还会接入天气预报、航班信息、公共信息等。
当然,3G的价值并非孤立地存在于“听”,引导用户在车上完成“说”是更重要的一环。毕竟通过旋转、按压完成操作,仍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声控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行为。而要获得精确的语音识别率,少不了云端大数据“加持”。但功能的升级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目前车悦宝在京东上众筹的价格分别为399、499及599元,是不带3G和语音识别的同类产品的2倍以上。
到头来,创业都是在用曾经擅长的方式去做不一样的事情。车悦宝音频聚合的平台运营路线,不单单是举重若轻的思维讨巧,也是洪明在远特做车联网服务运营的惯性使然。将软件、硬件、内容、服务连成一线,重平台运营和资源整合。只不过远特连接的两端都是B,车听宝则将其中一端变成了C,并且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彻底与车联网沉重的人工服务“决裂”,将研发重点放在了音质处理以及跨平台内容搜索等核心技术上。
但是,洪明说,这还不是车悦宝的真正定义。
车悦宝
也是车主语音社区
一个令人尴尬的现状是,目前移动互联网还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原生性车主社区。所谓原生性,是指用户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并非从PC互联网迁移而来。不管是从UGC路况切入的车托邦、从违章查询切入的车轮社区、从行车记录仪切入的极路客、还是从车内对讲切入的语镜,都是在探索车主移动社交的另一种可能。
和语镜一样,车悦宝想要打造的也是一个基于陌生人社交的车主语音社区,将车主之间聊天的需求视为天然的社交关系孵化场景。但语镜的机制是车友对讲+人工后台服务,连接的是人;车悦宝则是车友对讲、个性订阅及自动播报相结合,连接的不仅是人,还有海量的互联网内容。
不过,不管是语镜还是车悦宝,都不想跟车发生太多关联。“自行安装”、“便宜简单”、“与车无关”才是做车载硬件的正确姿势。洪明说,车悦宝对讲功能目前正在内测,先期推出的是点对中心功能,即一人讲,多人听。日后再逐渐过渡到点对点,也就是自由对讲模式。
这种车内对讲基于位置及兴趣,可以承载电台节目互动、车队对讲、兴趣组聊天、播客粉丝交流等更为灵活的形式。创建一个语音频道,就像建一个QQ群那样简单。传统的FM广播形态将被彻底颠覆,带宽、频率等曾经的稀缺资源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无限享有。
但这种美好的想象仍然有着令人怀疑的结局。就像前面所说,目前没有一个成功的车主移动社区,为什么车悦宝能行?从产品形态上分析,洪明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通过APP做社区是行不通的,因为在车上操作APP非常不便而且危险,中国人性格成因中也天生缺乏利他心理。而硬件能够给行车提供实用功能,首先对车主来说易于上手,接下来以硬件为壳,软件和服务为核,形成软硬一体的生态,移动社区才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安装繁琐、充电麻烦、操作不便、渠道复杂、无法标准化、使用场景有限、存在安全隐忧等问题让人很难在车内找到一个现成的普适性硬件。最终出炉的车悦宝经过洪明重新开发,造型就像一个水杯,扶手箱旁边的杯架是他的安放之地,也保证了司机操作方便,以及3G、WiFi、蓝牙等信号接收的效果。
未来还想是车内物联网中心
网络上曾流传一句话,在电源和WiFi之上,才是经典的马斯洛需求。传统观念中,电视和电脑是家庭数字娱乐中心,但随着极路由、小米路由器、360WiFi等产品的问世,大家突然发现原来24小时在线的智能路由器才是家庭物联网的中心。车悦宝更为远大的梦想则是成为车内物联网中心。
车上有很多无法联网的硬件,汽车本身也是物联网的端口之一。自带流量的车悦宝希望成为WiFi热点和聚合中心,将车上所有硬件设备连接起来,共享流量通道,同时也将娱乐、安全、导航等各类服务连接起来。一旦人、车、硬件身处同一个网络,车悦宝便成为物联网在车上的一个触角。
设想一下,当你上车之后,手机、OBD、车载导航、行车记录仪、甚至智能后视镜都连接到了车悦宝WiFi;车载系统与手机上的日历同步后自动开启目的地导航;你在路上看到了一段有趣画面,马上将行车记录仪拍摄到的视频同步到手机,并实时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当后视镜检测到危险,则可以通过车机语音提示你。
当然,这台“路由器”还可以连接更多类型的设备,比如智能家居。但这首先需要各类硬件厂商之间统一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才有可能实现互通有无。但车内硬件少说也有几百种,很多有实力的厂商也在开发自己的技术标准,车悦宝要想成为一个连接中心,并非易事。
另外从功能来看,路由器要对硬件和软件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就拿小米路由器来说,双核 CPU、大容量内存和1T硬盘,再加上一套 OpenWRT 操作系统,俨然搭建了一台小型家庭服务器,成为个人数据中心,照片、视频、音乐都存储在这里,方便各种设备调用。车内路由的功能逻辑同样如此,难度则更为巨大。
因此,车内路由器目前比较现实的定位,只是一个提供上网的WiFi热点,谁将成为车内众多硬件的“网关”,最终比拼的是谁的流量更多。这并非是一家创业公司擅长之处,最终胜出者很有可能是通讯运营商。如此看来,车内路由器究竟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能否成为网络生态链的重要一环,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离大规模商业化更是需要一段时间。
车云小结:
用一句话来描述车悦宝的商业模式,是从高频的广播、音乐和路况服务突入,以免费流量和语音对讲为核心卖点,打造移动的车主语音社区,最终成为车内硬件的联网中心,实现硬件销售、车主服务的商业变现。
洪明认为,如何在短期迅速上量,提升用户密度是车悦宝接下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他们将在今年下半年进行一系列市场推广,也是第一次针对C端消费者进行营销活动。
不仅要连接人,连接内容,还要连接车,这会是一个漫长而充满难题的过程。
《创见》是车云网创业公司报道专栏。与创业者的一场初见,最终呈现为您所看到的商业洞见,一幅幅创业画像构成中国汽车行业的创新见证。《创见》栏目求报道请联系xinwen#cheyun.com(请将#替换成@)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