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最全的,但是最好的。
过完年,在我们心中才算真正步入了2017鸡年,不知道你有没有患上“节后综合症”。无论2016你经历了什么,都注定是不平凡的,车云菌也在忙碌中又与诸位度过了一岁,继续在2017为大家奉上更多高品质的内容。But the memory remains,下面车云菌为你们带来我们精选的2016最受欢迎的文章。
要说2016最火的话题肯定是自动驾驶,从谷歌和特斯拉到各家车企、供应商都奋不顾身加入这个庞大的队伍,有激光雷达、摄像头、芯片和算法的视觉方案,也有主要创业公司的方案解读,还有关于ADAS与自动驾驶的政策分析和智能网联报告。
是的,每个品牌最终都是一种价值观。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反抗陈词滥调,抵达真相。被当做圣经的「定位」营销理论,在汽车领域是不管用的,甚至在整个营销领域都没那么管用。同样,在车企中流行的布局也已经不知不觉误入歧途,错误的产品规划路线最终会被“爆款”打败。所以,想要突破重围需要的是离群索居,这世界不再需要一个新的传统品牌。
顾名思义,在这个星球上你可以找到各种冷门知识,内容涉及汽车科技、赛事、品牌文化等包罗万象的内容,文字风趣,深入浅出。坐飞机经常见到的机场摆渡车、机场牵引车竟然有这么多秘密;听说过F1,但你了解电动F1吗;你知道汽车仪表盘背后的故事吗?这里充满乐趣,又满含科技的神秘。
智能汽车的发展离不开背后计算机庞大的计算量,而这一切的基础都依赖于那一块小小的芯片。车云菌精选了几个2016年智“芯”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恩智浦发布BlueBox计算平台、Mobileye新EyeQ5芯片、高通推出智能互联汽车参照平台、IBM Watson认知计算平台、英特尔与Mobileye开展芯片合作,为你解读现代智能汽车背后的发展。
无论是马斯克还是他的特斯拉,在2016年都赚足了话题和关注度。除了他们的产品,频繁成为人们议论焦点的就是他们的自动驾驶系统,当然现在已经更名为自动辅助驾驶。从最初的欣喜若狂,到后来纷纷招致的质疑,我们从特斯拉的技术角度全面解析特斯拉自动驾驶战略,控制论与信息论、Tesla-NVIDIA体系及宣战Uber。
10月20日,吉利旗下高端品牌LYNK & CO在德国柏林举办品牌发布会,定位于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目标用户是在北京、上海、纽约、东京等超级大都市生活的年轻一代,竞争对手直指主流合资品牌。但其实早在发布会之前,我们就看到了首款概念车,在汽车圈就已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LYNK & CO体现了吉利真正的国际化野心,似乎要重新找回中国货在欧洲大放异彩的那一幕。
而在吉利的LYNK & CO之后,长城也在11月的广州车展上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WEY,主打中高端市场,已经展出的概念车W01/W02的量产版预计将于今年上市。让我们暂且将“我们是不是还需要一个新的自主品牌”的争论搁置,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先看看大一号的WEY W01的卖相,让车云为你起底设计出炉的幕后故事。
9月13日下午,小鹏汽车BETA版新车在北京发布,新车共有两辆,均为“造型+功能”概念车。相比其他新兴造车公司中的各路大咖和动辄数十亿的融资额,小鹏汽车并非最亮眼的那颗星。但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主打“三电一屏”到推出基于雷克萨斯NX300h的“骡子”测试车,再到现在的“造型+功能”整车概念车,小鹏汽车一面顶着持续不断的质疑,一面一步步展示着自己的决心和速度。关于小鹏汽车BETA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同样是国人造车,蔚来汽车产品及品牌发布会在伦敦萨奇艺术馆举行,发布了英文品牌“NIO”,旗下首款电动超跑也首次正式亮相,命名NIO EP9。作为成立近两年时间的第一次正式发布会,李斌将超跑和英文品牌名推向台前的表象背后,藏着蔚来汽车更深层的传播目的和战略规划。尤其是踩在2016年末的时间节点上,这家样本型新兴造车公司的一举一动,值得仔细玩味。
互联网造车的兴起、汽车智能化进程加快,对于传统车企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身处行业不同位置的人,看法也各有差异。本系列作者是一名汽车底盘工程师。从他简练、直接的语言中一窥智能汽车从业者的切身体会。请看《在攻城狮眼里,传统车企怎样避免被出局?》系列。
相信这些足够让你补全那些曾经错过的好文了。如果还是意犹未尽的话,请继续关注我们,车云菌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你们奉献更多高质量的内容。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