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汽车里,是否可以有效防雾霾呢?
提起海拉(HELLA),热衷越野或拉力赛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家世界著名的汽车照明设备厂商,如果深究一下这个品牌的历史,你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家成立于1899年,在汽车诞生之初就为其生产配套灯具的百年企业(相比于某“灯厂”来说,海拉堪称“灯神”);更是一个在近现代,把业务延伸到了传感器,驾驶辅助系统,真空泵等汽车电子业务上的“全能选手”——譬如大众汽车的折叠钥匙和防盗系统就是海拉提供的。
图注:海拉早早就开始给奔驰的早期车型设计配套车灯了
图注:海拉给拉力赛车配置的标准外挂式照明灯(夜晚赛段用)
近几年,在雾霾横行的日子里,远在德国的这家“灯神”也开始琢磨:怎么把我们日常驾驶的汽车变成一个“智能口罩”,使驾车人能在一个封闭的“小世外桃源”里免受霾害之苦。
按理说,汽车自带的空调滤网可以拦住大部分污染物,而一些自带特殊空气过滤功能的车型,会在过滤一些特殊污染(过敏)源时表现得特别出色。但是一辆车对空气污染的过滤能力,还不完全是由功能的强弱来决定的。譬如我们即使驾驶一辆空气过滤性能优异的汽车,在空调外循环模式下尾随一辆柴油车行驶,也是能闻到“辣眼睛”柴油味的。
针对这个现象,有相关实验表明当车辆开启内循环后的短时间内,车内PM2.5的浓度便已经下降90%。可见,关进车内躲雾霾还真是个可行办法——不过前提是需要车主及时启动空调内循环,并适时更换滤芯。
那如何让车辆具有感知“空气污染浓度”的能力,并根据车内外污染浓度及时开启和关闭内循环功能;同时让车辆能“评估”空调滤芯的过滤性能,在恰当时候提出更换滤芯的建议,便成了海拉接下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为此,海拉设计出了两款PM2.5传感器来满足上面提出的两个需求。这个PM2.5传感器可以与量产车的车载空调整合,既能安装在空调进风口附近,也能独立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下或仪表台内部。在标准版的PM2.5传感器上,它能全面检测车内外空气的质量,并提供车内外颗粒物浓度的对比;而经济版的PM2.5传感器则将检测重点集中在了车内PM2.5浓度的测量上,并根据车内的污染程度适时选择开启内循环。
在检测空气污染的技术上,海拉PM2.5传感器采用了激光检测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技术(测量浓度范围覆盖25 μg /m3-500 μg /m3),该技术具有高精度,寿命长,能耗小,稳定且不易受外界干扰等特点;最重要的是,海拉的PM2.5传感器完全符合乘用车零部件的行业标准。
当PM2.5传感器通过激光探测到周围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达到设定值时,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测量数据发送给中央控制器,自动切换汽车空调的内外循环模式(tips:对那些需要驾驶员手动切换空调内外循环的车型是无效的),从而实现对车内乘客的呼吸环境进行有效净化。同时,由于车辆在内循环模式下对空调滤芯的过滤压力更小,所以这个功能还可以适当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
目前,海拉针对主机厂主要推出了标准版和经济版的车载PM2.5传感器,这两款产品都符合乘用车的相关生产标准。经济版PM2.5 传感器体积相对较小、整合度高、能耗小、噪音也相对更小,非常适合应用在电动车和震动/噪音敏感车型上。而标准版除了能“感知”车内空气质量外,还可以对比监测车外空气质量,并根据情况做出主动调节,是未来自动驾驶车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可以帮助混动型车辆实现同步动力切换,也就是从内燃机切换到电动模式,从而降低车辆的尾气排放,减少对已污染区域PM2.5的排放。
不久前,海拉专门开展了一项针对车内空气污染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7%的车主对车内的空气质量不是特别满意,75%的车主认为非常有必要在车内加装PM2.5检测功能,更有92%的车主希望在PM2.5 达到一定数值时汽车可以自动开启净化模式。
我们期望每天看到蓝天白云,但和雾霾的“斗争”势必是个长久的过程,因此在空气污染暂时没有得到缓解之前,一辆搭载空气污染传感器并能保持车内空气洁净的智能汽车势必会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继口罩、空气净化器之后的又一个“抗霾利器”。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