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李鹏:布局以“移动服务”为中心的数字化驾乘技术 |LINC 2016

我们如何能够把交通这样一个动态的服务,这样一个行业融入到我们汽车行业当中去,这是我们的目标。

车云按:1月17日,“2016 LINC Carsmas Day 全球汽车创客嘉年华”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本届LINC大赛不仅传承了前两届的创新精神,更在规模、内容、形式上进行全新升级。数十组优秀创新项目、百位行业尖端嘉宾、千名场内外观众,将共同融合成一场聚焦“汽车、科技、创新”的行业嘉年华活动。大陆集团智能交通业务单位兼信息娱乐与智能通讯业务单元中国区总监李鹏为大家介绍了大陆2017 CES最新发布的新技术和产品,如下是全文实录:

大陆集团智能交通业务单位兼信息娱乐与智能通讯业务单元中国区总监李鹏大陆集团智能交通业务单位兼信息娱乐与智能通讯业务单元中国区总监李鹏

谢谢各位来宾,接下来我的演讲就像主持人介绍的,可能大家会觉得有点找不着重点,因为毕竟整个大陆集团在汽车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长和投资。今天我将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大家介绍一下面向未来数字化驾乘,大陆集团都具备哪些技术实力。

我下面的几张图片都比较分散,从技术上会涉及到电子电气、互联、底盘各个系统,大陆在这些技术的抉择上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思考,这里是大陆集团对于汽车未来数字化发展的一个总体概括。

第一个阶段,我们认为汽车行业首先是专注在产品上。在那个阶段,大陆最早是做机电一体化,那个阶段是我们核心的布局。

第二个阶段,系统的阶段。我们认为在系统阶段,会有封闭的系统和互联的系统,而如今大陆正处在一个由封闭系统向互联系统过渡的关键时期。要促进互联,要真正的达成互联,最重要的问题是互联了以后做什么?所以我们认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朝着移动服务而去的。

我接下来介绍的这些技术,重点主要在移动服务上。大陆的产品和系统如何能够为出行、为消费者、为主机厂更好地提供服务。

第一,想跟大家介绍的是大陆的生物识别系统

这样一个系统里面,今年在CES上我们主要展出了两种不同的设置。一个是车内的人脸识别,一个是指纹识别。这样的识别技术其实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非常地不新颖了。大家知道国内有很多银行的开户和验证服务都用到了人脸识别,而在指纹识别上我相信大家用iPhone已经形成习惯,不习惯再记6位数的密码了。所以这两个技术本身重要的是它如何带入汽车行业,为汽车行业带来服务。

最根本的一个理念,汽车行业作为传统工业的一个集大成者,现在和整个传统工业一道步入下一个阶段,那就是“个性化”。因为整个工业革命带来的最大结果就是我们失去了“个人化”。如果大家回顾在工业革命之前,真正的法国贵族的衣服一定是定制的,工业化来临大家都在追LV、古驰,再大的名牌也是工业化标准的产品。所以我们认为整个工业世界,包括汽车行业,下一个最重要的浪潮是如何用可能还比较标准的硬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个时候生物识别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赋能者和入口

第二个重要技术,和刚才王剑波讲的玻璃也有一点关系,就是我们现在的抬头显示和增强视觉的3D显示屏。HUD现在市场上并不少见,但现在我们装配的抬头显示产品要解决两个最重要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成本,如何把成本降低。因为原来的抬头显示要达到特别好的用户体验,需要针对每一款车的车内布局和玻璃的角度、弧面等等做标定。现在更多的抬头显示是一体化的抬头显示,这个是成本和研发周期的问题。最后是消费者拿到这个产品的总成本。

第二个问题就是抬头显示的用户体验。今天的抬头显示它能够展示出来的距离大概是2米左右,不同的厂家技术不一样,而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7.5米左右的远距离的抬头显示,这样大家看到的投影才真的是投在你将去向的那个道路上,我们才有办法把抬头显示和路面、导航真正的结合起来。所以这个是抬头显示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con3.jpg

裸眼3D技术在过去三年CES展上都是一个重点。今年大陆推出的裸眼3D显示屏的特点是我们在3D显示屏外面加了一层透明的材质,不过大陆并没有选择用玻璃来做这个材质。这个局部光学贴合元件,可重现传统显示器的质感,设计个性化程度较高。我们认为这将来是汽车行业另外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一定还要保留一点机械的美学,我们认为消费者还是会希望看到一个更美的设置,而不仅仅是一个可以看的屏幕。

下一个技术就是互联技术,大陆认为汽车互联是一个重要趋势。不过由于汽车行业很难跟消费电子行业的短周期相媲美,加上对安全的苛刻要求,产品的开发验证周期就很长,在长周期之下就更难以追赶消费电子行业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软件在线升级变得更为重要,存在联网和软件的在线升级,“安全”就变成一个不可替代的话题,我相信不同供应链位置的供应商伙伴们都会提出自己的安全解决方案。大陆这一次给出来的是一个基于卫星打造的解决方案,当然毫无疑问,无论是通过卫星还是通过LTE、WiFi热点等都是可以实现的软件更新的,只是不同的渠道。

这一次CES展上大陆展出的是一个能够用纯软件的方法,在车辆的连接核里面不断判断WIFI、卫星、LTE等等各个途径的带宽和流量,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不管是成本还是速率来进行自动切换。不管用哪一个路径,最后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快速把新一代增量的软件下发到车内,用最安全的方法把汽车相关的ECU的软件进行更新。

下一个技术就是这些年在CES展上一直在展示的电子地平线技术与道路数据库

电子地平线技术与道路数据库,要解决两个方向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如何把车的数据读出来,因为刚才更多强调是如何让外界数据安全地进入到车里面去。但未来第一步强调的是如何把车内数据读出来,比如说我们目前正在和国内最尖端的地图制造商合作,如何把这个技术更好的带到中国。就是它应用车内的视觉传感器,在车内生成矢量化的图片,并且在后台叠加生成高精度地图,这个是大陆认为未来高精度地图唯一可能的制造方法。

传统的地图靠专业的地图采集商去采集,它没有办法满足高精度地图实时更新这样一个需要。所以我们认为众包产生高精度地图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道路数据库(road database)就是这样一项技术,产生了车内数据传给后台,更多考虑是在后台生成的数据如何再回到车内进行应用,这些数据包括我们刚才讲的road database产生的高精度地图,包括四个城市已经联网的交通灯信息,一定要车完全能够判断,你现在的时速赶到前面的交通信号灯是正好赶得上还是赶不上,我们给消费者可以提供完美驾驶建议,未来的自动驾驶也离不开这样的建议。就是我们告诉你此前的技术,你会碰到红灯还是绿灯,如果是绿灯就建议你保持现在的技术,如果是红灯,一种是加速,一种是进行提前的减速,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实现更安全、更节能的到达目的地。

下一个技术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车辆环境模块。车辆环境模块的意思是在过去几年回到第一张PPT,大陆讲的更多的是在同一个域里面进行整合,未来车辆的控制器会是域的控制器。我们第一次提出一个应对未来整体环境的,就是Environment Module,有24G、77G的雷达,还有各种传感器,我们把十几个传感器所有的信息都整合起来,用一个模块来进行运算,这样的话不仅降低车内不同系统之间的联动,我们更重要是通过一个系统的冗余,可以整合这个车辆更多的信息,为下一代车辆进行自动驾驶的大脑做好了初步的准备。

在这样一个模型里面,我们准备了一个小小的视频,给大家看一下。未来的消费者,我们人之所以能够驾驶,是因为我们能够做到感知、判断和执行,未来的自动驾驶将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谈到人工智能,我相信后面的演讲者里面有人工智能领域最杰出的合作伙伴,但是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人特别容易做到的事情,人工智能特别不容易做到,而我们人特别难做到的事情,人工智能特别容易做到。所以要让汽车实现感知、判断、执行的操作,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整体式的模块,把车本身的V2X以及车外的数据进行整合。

这个示意图就是把传统的毫米波雷达、摄像头、鱼眼摄像头和高解析率的激光雷达进行整合,这样车能够比人更精确、更完整的感受到自己的周边环境,未来这是这辆车辆所感受到它的周边的信息。我们相信它和一个消费者比起来,它能够更好体会周边的环境,这样做出更佳的判断。

所以自动驾驶在汽车从业者看来,第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它可以减少事实上占交通事故绝大部分“人”的因素。所以最近我和一个保险公司的朋友聊天,他说未来保险公司可能会出问题,当然汽车进入自动驾驶的领域,第一个被颠覆的人可能是车辆的财产公司,因为他们的车可能不再需要保险了。

考虑到时间,我介绍最后两个小的模块,其中一个叫Park & Go。这是和新加坡政府联合开发的一款智能交通应用,新加坡政府把后台整个所有联网停车场的数据以3秒钟一次刷新的频率提供给大陆,我们得到这样的数据后,和我们在新加坡提供的导航服务连接。所以未来我们的导航引擎将不是基于现在停车场的空余车位给你推荐停车场,而是基于你到达时间预测出来的停车场的空余车位,向消费者进行一个推荐。 

还有一个就是车队的管理。当汽车行业步入全体互联时代的时候,我们认为车辆形成了一个一个由自己特点组成的车队,这些车队之间事实上可以进行管理,这些管理可以让车辆流动更高效、更安全、更节能。

以上这就是我的演讲,跟大家稍微回顾一下这么零乱的思路,就是大陆从3个领域来解析今年的CES的产品。我们第一专注于车与人的交互,不管是3D仪表显示器,还是我们的抬头显示,都是车与人的交互。同时,我们关注车与外界的交互,就是我们所有的互联互通的技术,包括road database互联的应用,包括所有互联以后,我们如何能够把交通这样一个动态的服务,这样一个行业融入到我们汽车行业当中去,这是我们的目标

最后奉上演讲视频: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