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想再车里达到消费电子类应用的客户体验,康宁有哪些经验总结?
车云按:1月17日,“2016 LINC Carsmas Day 全球汽车创客嘉年华”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本届LINC大赛不仅传承了前两届的创新精神,更在规模、内容、形式上进行全新升级。数十组优秀创新项目、百位行业尖端嘉宾、千名场内外观众,将共同融合成一场聚焦“汽车、科技、创新”的行业嘉年华活动。康宁新业务拓展总监王剑波在LINC讲述了康宁在汽车业务方面的思考。如下是全文实录:
康宁新业务拓展总监王剑波
康宁公司是一个材料提供商,我们的口号是“让我们的创新使得别人的创新成为可能”。今天我会和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玻璃在汽车里面如何创新应用,使新一代汽车的创新成为可能。
我的介绍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简单介绍一下企业情况。第二,介绍一下内饰,触控屏康宁玻璃如何应用的。第三,简单介绍一下在车窗领域康宁玻璃会带来什么样的创新。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企业,康宁成立于1851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公司大约3~4万人,销售额百亿美金。康宁公司在玻璃行业以创新见长,100多年历史上有好几个创新是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第一,电灯泡,爱迪生发明了钨丝,康宁发明了玻壳,使人们可以晚上阅读社交,极大提升了文明建站的速度。后来康宁发生了电视机显象管玻壳,人们第一次可以用声音+图像实时地传递信息。后来我们发明了光纤,发明者是香港科学家,但商业化做出来的企业是康宁。有了光纤才有了互联网和后面的一切。然后我们发明了三元催化剂的载体,用来控制汽车污染。后来我们推出了大猩猩玻璃,用在智能手机的面板上。
到目前为止康宁是这个领域全球最大的提供商。智能手机对大家的影响每个人都可以切身感受,今天探讨这款玻璃如何离开了消费领域进入了汽车领域。
现在汽车追求智能化,智能化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硬件显示屏会装进车里,或者是显示或者是触控,消费者的期望是,这种屏用到车里的时候能达到消费电子类应用的客户体验甚至于超越。但是这种应用场景消费电子类和汽车里面是有很大不同的,主要是三个:
第一,在消费电子类中,以手机为例,人和手机的屏幕位置是互相不固定的,在车里面是相对固定的。这意味着当你开车的时,有一束强光打在你的屏幕上,反射到司机眼睛时,司机没有办法躲避,你想看清楚屏幕上的文字也没有别的选择,这个时候就需要材料厂家用创新来解决这个挑战。
第二,用手机时,你不需要考虑手机对你的安全性,最多是电波对人有影响,不会物理性地对人带来冲击和伤害。但是在汽车里不得不思考这么大一块玻璃屏放到汽车里,万一发生了车祸或者发生了某种不可避免的碰撞,如何确保这块屏对于车里面的司机和乘客是安全的,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在车上使用的时候,屏一般都很大,远远大于手机。如果大家看CES展或者概念车的车型,有的车的屏幕甚至于超过1米,非常长。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直屏,会让设计师非常苦恼,因为直屏很呆板,需要一个曲面。
针对这三个不同的场景有三种不同的解决方式,需要玻璃厂家提出。第一,解决光的管理。第二,解决头碰测试的安全。第三,做出曲面玻璃。
第一,先和大家讲一下强光下的环境。这个图片是我们真实拍到的照片,一个司机在他的车里安装了车机,在强光下他看到的车机样子有可能是这种效果。你要看导航,看到这么一团亮的光是不是非常苦恼?应该如何是好?
作为玻璃厂家我们采取表面处理的解决方案,防反光和防眩光。防反光就是把反射光的总光量减少,防眩光就是把玻璃做成一个毛玻璃,使强光不会刺激你的眼睛。没有做任何处理的玻璃表面,强光下看到的是这个效果。做完防反光和防眩光是这样的效果。防反光是让反射光减少,看不到影子。防眩光是让影子无法成像,不会打扰你。
有一个地方要注意的是,我们接到各种客户意向发现,90%多汽车用户都要求有防眩光。但是这会影响显示器的分辨率,有一种雪花点的感觉,这和防眩光玻璃技术以及背后屏幕的分辨率有关系。车厂如果将来在选择屏幕分辨率的时候需要对这点加以考虑,确保非常完好的极致的客户体验。
第二,讨论一下汽车的安全性。安全性在汽车行业是通过头碰测试规范来进行描述的,材料是不是安全,国标是要求一个人头冲到屏幕上,冲击力的减速度不能超过80G每秒,有些国家要求不能超过120G每秒。还有玻璃如何发生破损,不能形成很尖锐的刺撞物伤害乘客。康宁希望玻璃不要破损,只要不破损就不需要考虑玻璃破损之后对人的安全隐患。
我们希望玻璃的退缩量尽量小一些,不用玻璃很弯就可以把力吸收掉,给汽车用户设计车的时候提供更多的灵活性。能不能做到呢?我们这边搭了一个实验台,完全按照车规的要求搭建的,会有一个6.8公斤的铝头撞这个屏幕,看看屏幕是什么表现。这边给大家看一个视频。
左边是一块传统的玻璃盖在屏幕上,右边是康宁的玻璃盖在屏幕上,传统玻璃破掉了,大猩猩玻璃没有破掉。
现在我们砸边上,玻璃的最边上最脆弱,也是能够经受住头碰测试也不会破。
我们再把玻璃做成一个曲面,曲面是最脆弱的,我们甚至用非常薄的玻璃,做到0.4、0.5毫米,都是可以以不破的方式通过头碰测试。
不破意味着什么呢?将来比如我开一个车出了安全事故,我的头撞在里屏幕上,如果破了,意味着会有玻璃尖锐的边缘割破我的皮肤,如果没有破,我头上就只是一个青包,过两天瘀血清了就好了,极大地增强了安全性。
第三,讨论一下曲面。现在屏幕越做越大,如果屏幕做得很大只能做直屏,对于设计师而言是设计的局限。
现在市场上有两种办法可以把玻璃做弯,一种是热弯,一种是冷弯。热弯是玻璃加热,这样会增加模具的成本,同时还会破坏玻璃的完美表面。康宁推荐用冷弯3D,把玻璃想象成塑料,最后成型的时候只要做一个模具是弯的,把玻璃硬贴上去就可以了。玻璃的加工不需要当成一个弯的产品加工,这样极大地降低了生产加工的难度以及成本。
这个冷弯的屏幕,是双S形的。这个技术推出来之后,现在受到了市场上的广泛欢迎,这个产品是佛吉亚做的两款产品,实现了3D的效果,成本用的是2D的成本。在CES上我们重点介绍这个产品,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估计未来1年大家在很多概念车上就能够看到我们的这个冷弯3D技术的使用。
这是我们的概念车,在CES展上的展示,大家可以看到竖着的斜下来的屏就是一个冷弯的屏。
除了做内饰之外,康宁玻璃还可以用在汽车车窗。康宁的理念是这样的,传统的汽车车窗以挡风玻璃为例,是一个三明治结构,两边厚的玻璃中间加PVB。康宁玻璃可以做到0.5毫米厚左右,这样可以大大实现玻璃的减重,减重三分之一。如果一个整车从厚的改成康宁这种薄的结构,整车可以减重20公斤左右。
我们整个项目的立项是从减重角度出发的,但是做了好几年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减重之外玻璃变薄了,同时强度反而比原来更强了。从好几种不同的破坏原理来考虑,康宁的新结构比传统的玻璃要强2—3倍,给大家放一个视频,解释一下其中的某一个原理。
这个原理就是用钢球高速砸车窗,模拟一个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候一个圆滑的石子撞到车窗上。这是传统的车窗,A面打过来B面碎裂,碎屑飞到车里面击伤乘客。第二个实验用的是康宁的夹胶结构,同样的原理,外面打过来,外面是破的,里面没有破。如果把两个视频放在一起看可能会更直观一些,上面是传统的车窗,下面是康宁的车窗。用了这种技术相信你的驾驶安全性会获得极大地提升。
这就是一个做玻璃的公司看到汽车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能够想到的一些正在实施的创新理念,希望和汽车行业的同仁一起合作。最后奉上演讲视频: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