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家光学创始人杨嵩:通过眼镜这个小小的事业,为汽车的工业4.0探探路| LINC 2016

身在眼镜界、心在汽车圈。

车云按:1月17日,“2016 LINC Carsmas Day 全球汽车创客嘉年华”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本届LINC大赛不仅传承了前两届的创新精神,更在规模、内容、形式上进行全新升级。数十组优秀创新项目、百位行业尖端嘉宾、千名场内外观众,将共同融合成一场聚焦“汽车、科技、创新”的行业嘉年华活动。

这位视家光学创始人、原日产北美营销负责人讲述了他离开汽车圈后在一个全新领域从零开始的故事。在他的故事里,我们将看到一个身在眼镜界、心在汽车圈的营销老兵的创业热情。如下是全文实录:

视家光学创始人、原日产北美营销负责人 杨嵩视家光学创始人、原日产北美营销负责人 杨嵩

各位汽车圈的老朋友、新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想说,今天一天的报告我都非常认真在听,这里基本上是两个关键词,“汽车、互联网”。

接下来我要讲的故事可能跟这个看起来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但是地球是圆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我今天分享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光”,我会从光说起,而不是从汽车和互联网说起。我记得一年多前从美国回来创业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我要么去汽车企业,要么就是去做汽车电商,但是没想到我做了一个和“光”这个字有关的事情。

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因为我们今天说的汽车和互联网都和“光”有关系,我们一直说汽车有什么好,我们要怎么造车,在说互联网怎么好,但是大家有没有想到光的问题?

每个人都知道,上帝在创视纪的时候就只说了三个字,就是“要有光”。

因此我今天想说的是,汽车和互联网所带来的“光污染”。我们今天为什么讨论汽车和互联网所带来的光污染?因为LED,所有汽车、尾灯、电脑都会发射大量伤眼的短波蓝光。我们眼睛所习惯的自然光谱是什么样的,在每一个波动,基本上是平均分布的,这是我们所接收到的习惯的自然光。但是LED光谱都会刻意把430—440纳米左右的蓝光发出极高的能量,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节能,而且亮度非常高,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在路上我们看到的LED的车灯,会越来越白,甚至泛蓝,而且直刺我们的眼睛,它既能够节能又能够极大的增加亮度,因为它大幅度提高了在短波蓝光的这样一个能量值。但是这个能量值恰好就是对我们视网膜伤害最大的一个波段。

所以我开玩笑说,原来我在汽车行业待了十年,我们每次做造型的时候都在想,这个灯应该怎么造得最漂亮,这个灯怎么样造得更炫,出去的灯光怎么最亮,很少想被灯光照射的人他们在想什么。所以今天我想说,无论是汽车的LED大灯、尾灯,在这样一个电子时代,实际上都和短波蓝光有关系。

如果看不清了,甚至看不见了,汽车和互联网都是成浮云了。在座所有的人应该有一大半以上都是戴眼镜的,也有很多戴隐形眼镜的。有一个预言说得很可怕,他说在过去的五年内,我们人类所接受的短波蓝光的照射,等于我们在过去50年的总和,在未来五年可能很多人视力会大幅度的下降,因为人类的眼睛生下来第一本来是为了看远方的,打猎用的,第二我们适应了太阳光的自然光线,我们从来没有如此高密度看近的东西,而且如此高密度的接受大量人造的短波蓝光的密集照射,这将是我们人类眼睛接受的第一次非常大的考验。

1940年的时候因为水的污染,出来了水净化器,最近因为空气的污染,雾霾非常厉害,每个家庭都觉得有必要买空气净化器,我想说,我们的产品是什么呢?因为有了光污染,所以我们想做光线净化器。我们的口号就叫“我的光线净化器”。

今天我想说我们跟汽车行业直接相关的有一款产品叫安全行车夜视镜,过去大家白天的时候我们觉得太阳光很刺眼,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戴墨镜。晚上当看到对面的车灯很刺眼,或者在昏暗的路上我们看到路面看不清楚的时候,我们没有解决方案,或者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们想一想,夜间行车有三个痛点:第一强光,如果光线非常强的,像货车大灯照过来,我们的视网膜有两秒钟短暂的失明。第二是弱光,当我们在很昏暗的路上面,大灯照的距离非常近,要使劲睁大眼睛去看路面,这个时候我们的视觉很疲劳。第三个是我们不知道的,就是刚才说的大量的LED灯都在发射非常强烈的短波蓝光,这对于视网膜造成非常大的刺激,未来得白内障、青光眼的比例会比现在高很多,但是这种伤害是慢慢的。

所以说我们导入了一个从美国来的纳米的滤波技术,它的卖点是“90%、90%”,可以精准反射90%的高危蓝光,但是又能够让有益的可见光透过90%,这就是新的夜视镜。

有了这样的眼镜以后,晚上在强光环境下,我们的视线就会更融合;弱光环境下我们的视线可以更加清晰;第三就是高危蓝光照射下,护眼更健康。还有是现在的雾天和雾霾天环境下,视野更清晰。

我以前一直说互联网有百利唯有一弊,就是伤眼睛。因此我们引出了3D光感打印技术,能够制造出仿生的镜片,人的眼球为什么能够自我保护?当我们遇到刺眼光线照射的时候,我们的眼球也会分泌黑色素进行自我保护,所以这是第一个能够把黑色素融入到镜片里面去,以后方便我们看电脑和蓝光的防蓝光眼镜。一个是针对汽车的晚上的夜视镜,一个是针对大家看电脑玩手机的防蓝光眼镜。过去在旧金山的时候,所有人都去淘金,但是有一个是稳赚的,就是那个卖水的,所以我们说在互联网淘金的狂潮中我们就安静的卖水。

汽车行业是一个投资巨大而且周期很长的行业,因此我想团结我的伙伴们,我们在一个很小的行业,在眼镜这个行业率先去看一下工业4.0这个东西怎么去做。

这就是我们说的1.0到3.0是“我们”的时代,所有的产品都是复制的,工业4.0的时代就是“我”的时代,每一个产品为一个人做。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最牛逼的广告语,我从小就记得。现在应该叫“科技以你为本”,因此就是进入“我”的时代。

关于工业4.0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它一定是个性化、智能定制,这是一个共同点,其他的方面每个人理解不一样。

因为眼镜是一个天然有需要定制的消费品,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差别有几百万种差异,近视、散光、老花、斜视等等,几百万种组合。每个人脸形也不一样,所以眼镜本身就应该是天然需要用工业4.0做定制的消费品,因此这个行业是我们想做一个尝试的小行业,希望能够为汽车行业做一些探索。

我们会去收集两个数据,就是所有的眼球数据和面部数据,根据这两个数据,眼球数据是为了定制镜片,面部数据是为了定制镜架,都能够相对最吻合您的眼球和脸形的眼镜,这幅眼镜就是专门为您而生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工业4.0的概念。

谈一下对汽车工业4.0有什么体会,我只是在一个非常小的行业,在眼镜行业做了一点小的尝试,对汽车行业的尝试我觉得还太肤浅,我只能谈一下我自己做这样一个小生意的一点点感想。

我自己体会100个人就有100种对汽车工业4.0的理解,我自己通过在眼镜行业一点小尝试的经验是,我们要迈过三个坎:

第一个坎就是技术,就是智能制造,今天在座有很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创始人都反反复复谈到了各种各样的轻量化的技术、电动化的技术、智能化的技术等等。所以说,关于技术我想我不用多讲了,就算我做眼镜这么一个事情我都从美国导入了大量的设备,我们做了很多IT系统的研发,全世界第一份数据化眼睛健康档案,今天即便我们做这么一个小产品都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成本,因此技术是第一个坎。

第二个坎就是成本,定制生产。现在严格来讲没有汽车是定制生产的,根本就做不到。即便特斯拉也根本做不到定制生产,无非是很小的部件,一些小的颜色可以做一点点个性化的选择而已。但是我们在眼镜是做到了定制化,这个成本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成本远远高于批量化生产的镜片和镜架的产品,这种技术就是类似于3D光感打印的技术,我们是用光线打印,这种技术的成本是远远高于批量化生产的成本,汽车未来的发展我相信也是一样的,定制生产的成本肯定高于批量生产的成本。但是我们比传统工艺的定制化生产的成本要低,我想未来可能我们在率先实现汽车工业4.0的时候,也得走这样的路线,我们肯定比规模的成本要高,但是我们希望比传统的定制成本要低。

第三个最难的在于商业模式。我们设想一下,其实工业4.0是会给人一个误导,一旦如果我们真正实现了科技以你为本的那一天,意味着我们在汽车行业整个商业模式必须要重构,比如说我们还需要经销商吗,我们还需要4S店吗?一定是一个标准的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必须直接到达我们的生产车间,这样的一个链条,应该是最短的链条。有人说通过这样一个最短链条,我们可以给消费者带来40%价格的下降,是不是真的,我们拭目以待。但是一定带来我们的经销渠道,我们的金融、保险、租赁等等,都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它一定不仅仅是一个智能制造和工业的事情。就如同我们在这么一个小小的行业,当我们试图去做尝试的时候必须也要建自己线上的平台,自己线下的终端,我们自己的IT系统。

我个人的理解,这是我们的商标(MO)。什么是工业4.0,就是从我们(our)的时代,进入到“我”(my)的时代,谢谢大家。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