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自平衡技术,是不是就不用学自行车了?
本田2017年CES的发布会主题是“合作性移动生态”(Cooperative Mobility Ecosystem ),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是现场不断出现的高频词。这些技术的应用既有自动驾驶小车,也有汽车周边延伸功能,还有骑行类产品。
有趣的东西不少,一一看来。
发布会上,本田谈了谈自己对未来汽车的预测:未来自动驾驶汽车会和其他车辆、基础设施通讯来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同时提升道路使用率,带来全新车内娱乐体验。未来汽车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将能在镇上四处行驶提供无需司机的专车服务,然后还能帮自己的主人赚点银子。有数据表明,目前私家车96%的时间都是空闲的,因此车辆有很大的增值空间。
于是本田就造了一辆NeuV的概念车来实现上面的愿望。
本田NeuV的全套装备
这辆车是为共享出行专门设计的:可以自动驾驶,两人座儿,动力来源是电能,一切都是按照最便于共享、经济效益最优的原则设计。NeuV还设计了在空闲时反哺电网的功能,电能补给也可以采用无线充电的形式。后备箱最后一公里的滑板也考虑得周到体贴。
车子的亮点是在名叫HANA的人机交互系统中使用了“情感引擎(Emotion Engine)”。这个引擎由本田和软银联合开发,因为使用了人工智能,让人和车子的沟通变得完全不一同。系统可以从驾驶员的判断中得知他的情绪,然后根据驾驶员过去的决定,自动给出贴心选择。通过对情绪的时刻追踪,系统能推荐合适的歌曲,还能支持驾驶员的每日通勤。
除了汽车相关的技术,本田带来了“骑行辅助”产品的展示,于是在发布会现场,我们看到了一辆“不会倒下的摩托车”。
这辆车使用了本田的机器人技术以及自平衡系统,可以在低速或静止的时候自行直立。而且从视频上看,这辆概念摩托车还可以静静地跟着它的主人自动驾驶。
关于摩托车的自平衡技术,大多数公司会使用陀螺仪,缺点是增加了很多重量,限制骑行者对摩托车的操控。本田骑行辅助摩托车则是利用了公司的机器人技术——在连接上,系统增加前悬架的叉角以延长摩托车的轴距,并且将前叉从车把上断开,提供前后移动前轮左右晃动来保持平衡——这和低速骑自行车时微微转动车把手调整前轮平衡自己是一个道理。
国外科技媒体The Verge评论,本田正在加入一种汽车工业趋势:主机厂正把研发经费集中投到“汽车可以为你做些什么”上,而不单单是提升你在车内的驾驶体验。
本田宣布了本田开发者工作室和本田Xcelerator基于硅谷实验室推出的开放创新计划。目前已经与Visa,DreamWorks Animation和创新创业公司合作,带来了不少应用尝试。
比如关于支付,本田也做了一些尝试,司机不用下车在车里支付停车费和加油费。这个功能和Visa合作,以停车为例,驾驶员只要把车停在车位,在车机操作,就能打卡完成支付操作。
△车内支付
本田还创建了一个页面,用来邀约包括AI,大数据和机器人在内的合作,详情可以戳这里了解。
除此之外,受到海洋中不同鱼群协同前进的启发,在CES,本田推出了“安全群”——Safe Swarm的概念。通过车联网技术,让驾驶更安全、有效、愉快。在本田的现场视频演示中,利用DSRC的专用短程通信技术,车辆和车辆、车辆和基础设施可以保持通讯,以此支持驾驶员在复杂情况下的驾驶出行。
本田美国研发部总监Frank Paluch还说:“自动驾驶时代已经到来,本田与所有汽车制造商一样,正在努力改进和推进这项技术,在2040年内实现无碰撞社会的目标。”
本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技术上的研发也从很早就开始积累。硅谷的实验室(Honda Silicon Valley Lab)2011年左右就开始工作,但一直行事神秘,据说主要从事车联网、人机交互、大数据和安全四个方面的研究。本届CES亮相的技术,想必不少是实验室的成果。这些已经形成概念的技术,有多少未来可以落地产品,就让我们期待一下吧。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