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市场热,但创业者要舍弃,抵挡住诱惑。
今天,二手车估值平台公平价宣布完成新一轮经纬创投领投的1000万美金融资。在与创始人万可文的沟通中,车云菌捕捉到几个关键信息点:
1、二手车第三方估值平台,也要开始做面向C端用户的市场教育和推广;
2、面向B端的拍卖平台经过两、三年的共同努力,已经将车况问题做到相对透明。质量检测、体检报告的出具,使得“质量”不再是位列第一的聚焦问题,或者说在创业者的心目中不是。万可文认为,“价格”将成为下一个二手车的消费关键词;
3、在质量相差无几、价格不相上下的同品牌或多品牌车型中,如何做消费决策?公平价将从一辆二手车的数据积累和分析中,包括车辆保值率、维修消耗成本等多个角度,为消费者做决策辅助。
从第一个信息点入手,作为第三方估值公司,公平价与大量toB类创业公司都有合作关系,数据矫正、纠偏失衡的市场价格,车商之间更好的对一辆车进行估值交易;另一方面,不断积累的真实成交数据也反哺公平价的后台模型,从而优化出更好的价格算法,代入到更丰富的车型参考之上。
而在愈演愈烈的二手车市场转向中,toB类创业公司易帜调头,纷纷招揽消费者,万可文认为:“这正是公平价发挥价值的时候。” 作为一家专注于做二手车价格大数据的公司,公平价之前侧重收集、整合交易数据,推进B端合作;而在新一轮的产品衍进中,方向不变,依旧坚守独立第三方属性,但重点会向C端提供价格查询服务。
正是第二个信息点,存在一个让车云菌倍感不适的地方:拍卖平台下海找用户,真的到时候了吗?车况问题依旧存在、拍卖环节也并未做到规模化和市场份额的绝对占领,一环还未攻坚就将二手车的关键字定义为“消费者”和“价格”,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
万可文分析说:“确实早了一点,但值得做吗?值得。”中国二手车的行业现状是,形态多样、尚未定论,谁有钱、谁看到机会,多做一些也无妨。从公平价的角度分析,创业方向是跟着二手车大环境走,大环境是什么?是不论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都着手做起了用户。从公平价的产品内核来看,一切都是关乎数据、关乎消费参考,外壳变了,总线没变。
而第三个信息点是更加具象的用户消费场景:当用户不需要对一辆二手车的检测报告担忧时,如何在多个选项中择优?暂且不提这个命题的立意点是否成立,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专业性的辅助工具必不可少。比价或者说决策参考将成为重要一环。
万可文提到,两年前公平价一开始就想做消费决策服务,无奈市场上并没有形成有体量级的专业C端卖车平台,没有众多靠谱的车源供用户比较选择。那有没有可能说,多个平台的车源信息涌现后,公平价有失偏颇?万可文提到今日头条,同样是做信息数据,“我们在大量的信息源上做好分析,但最终是用户决定去发现和消费什么。”
最后聊到创业取舍问题,有不少投资人会找到万可文,问他说:“为什么不做C2C呢?”车源信息、数据报告等都不缺,现成的摆在这。“我非常纠结,投资市场热,但创业者要舍弃,抵挡住诱惑。”
“一个团队不能做两件事,而第三方估值是我们自己开创的跑道,公平价唯有专注。”大方向没变,拿到钱后会在哪些地方发力?除了配合C端推广外,产品升级、人才储备、多城市业务拓展将是公平价下一阶段的重点。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