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发布高端品牌「WEY」,前面还有五道命门

“WEY”,一个豪华版长城,你怎么想?

长城汽车今天在广州车展前夕正式发布了高端品牌“WEY”,以及旗下两款新车:W01/W02。在发布会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亲自解开了“WEY”的名称之迷,不是“魏派”也不是“蓝灵”,就是他的姓氏——“魏”,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魏建军本人愿意用姓氏去捍卫的品牌。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诠解WEY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诠解WEY

关于长城旗下的“高端品牌”,是一个四年前开始的故事,2014年,第一款车型进入设计环节。2015年6月,“长城汽车”将全资子公司诺博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变更为整车制造企业,并将该公司更名为保定威奕汽车有限公司——这大概是最初关于长城布局高端品牌的传说来源。

在今天发布会上,魏建军正式提出WEY就是决心抢占以日韩品牌为主的SUV市场,终结合资品牌的暴利时代。作为第一个以创始人姓氏命名的中国汽车品牌,WEY的抱负可谓远大,但对于15-20万元SUV的市场定位,又颇有点高开低走的意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魏建军解释称,WEY定义的豪华品牌跟其它品牌不一样,要有销量上的保证,让消费者触手可及,因此,WEY的价格与哈弗同级别车型相比,只高出两万元左右。

据了解,WEY品牌下的产品已经进入量产前最终调试阶段,在一天后的广州车展上,WEY品牌将携旗下的两款传统动力和一款混合动力车型进行参展,他们的展台就位于强敌林立的豪华馆。而在明年上海车展,WEY品牌首款车型将上市,明年下半年再投放两款新车,到2018年,WEY品牌的产品阵容将达到5款。

同时,与其它高端品牌一样,WEY也将在依靠现有经销商力量的基础上单独建店,2017年将建立不少于100家的标准4S店。

WEY旗下两款新车W01及W02发布WEY旗下两款新车W01及W02发布

不过,提出“高端品牌”战略的自主品牌,长城算是一个后来者了,上个月吉利在欧洲发布了高端品牌“Lynk&Co”,要说更早的,记性好的圈里人还能给你举出一大摞在当初汽车市场井喷那个年月,赶工期赶时髦而出现的“豪华品牌”。

WEY旗下车型W01WEY旗下车型W01

WEY旗下车型W01WEY旗下车型W01

考虑到在此之前倒下的“自主高端品牌”不在少数,以史为鉴,我在这里要对“品牌增值”的自主品牌提出5个问题:

1、你手头的事儿做好了吗? 

如果自主品牌现有的产品还没在市场上打响,积累出美誉度,那么“高端品牌”就根本无从谈起。说得不好听一些,消费者在淘宝上买宠物狗的时候还要看看血统、验一验是不是赛级犬呢,买个十几万的汽车更要看看家族背景和实力。

所以,打造高端品牌,家族美誉度是基础。

2、你的增值计划“靠谱”不?

不是任何一个自主品牌都有资格打造“高端品牌”的,你想让别人认可自己的“高端”,那你自己首先必须有被认可的“中端”。但如果你被认可的产品中没有“中端”只有“低端”,那么抱歉,你的“高端”之路就是空中楼宇——不切实际。因为你的整个产品链不完整,高端产品不接地气。

说明这个问题最好的例子就是死在大众集团怀里的辉腾。虽然大众是全世界一流的民用车制造商,论技术更是不差,但消费者不能凭借对高尔夫的好感就去买你 的辉腾吧?买辉腾的不会比较高尔夫,买高尔夫的更买不起辉腾。倒是在细分市场打拼的大众途锐,凭借“特色”稳固住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所以,自主品牌倾力打造的“高端品牌”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切勿好高骛远。

WEY旗下车型W02WEY旗下车型W02

WEY旗下车型W02WEY旗下车型W02

3、你的视野和毅力都够资格吗?

王宝强,1984年5月29日出生, 6岁习武,8岁在少林寺做俗家弟子,2003年,凭剧情片《盲井》获得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直至2004年,因参演冯小刚执导的剧情片《天下无贼》而获得关注。

从1990年到2004年,王宝强花费了14年用于塑造自己的品牌,这其中吃了多少苦,王宝强自己心里有数。打造一个人的品牌用了14年,那么打造一个汽车品牌需要多少年呢?

自己想……

如果自主品牌的“高端战略”没有个10年起步的发展规划,也没有个坚持8年的毅力和实力,那你还是省省心,别折腾大家了。

4、你找的人够“高端”吗? 

人都是有惰性的,对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来说,需要处理一个熟悉的事情,我们更倾向于套用现有的模式去“如法炮制”,因为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成本。

但对于发展“高端品牌”来说,套用现有的模式却是大忌!

因为“复制”出来的东西,多多少少都会带着现有产品的遗存,譬如当初辉腾就是被“大号帕萨特”这个称号给“冤死”的,而迈巴赫也是因为奔驰无法明确其和自家S级产品的差异内容而被“拖死”的。前者是因为家族脸带来的终生不孕不育,后者是因为双胞胎导致的家族内耗。

想做高端?那做高端的“人”必须全新招聘,并且这些人必须都具备高端品牌的运作经验,这样才能做到不落窠臼的“突破”!

5、你兜里的“钱”够吗?

这里的“钱”,泛指一个品牌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母公司注入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供应商资源、产能资源、政策资源以及最重要的“营销”资源。

如果笔者没记错,当初吉利在推出“全球鹰”品牌时,是一口气推出了好几个子品牌,但这些品牌却没有一个得到实质性发展的。倒是吉利自身却因为多品牌战略的“迷惑性”,在自身的品牌发展上被耽误了好多年。现在,吉利在吸收了沃尔沃的成熟经验后,变得更加务实更加理性,一次性地只推出了一个“Lynk&Co”用来撬动高端市场(这个高端是相对来说)。

所以,如果母公司兜里的“钱”不够,那还是先踏踏实实“攒钱”,等到自己的实力够了,积累的资本多了,影响力足了,到时候再谈“高端”就水到渠成了。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