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驾与长安、人寿凑一桌,这副UBI的牌要怎么出?

  • 2016/09/29
  • 车云网

为什么这次合作成为国内第一次,车企、保险公司与UBI运营商牵手的案例?

这两年,虽然一方面“UBI”(Usage Based Insurance)一词频繁的进入人们的视野,基于驾驶行为制定保险保费的策略也一再被业内人士提及,但另一方面却始终没有任何公司能够拿出一款能直接被用户感知的UBI产品。

原因很简单,UBI产品的落地除了需要适应中国市场的基础驾驶行为数据分析模型技术外,更需要产业链的多方融合,资源共享。

这其中既包括UBI服务运营商,包括车企、保险公司,也包括产业链上的智能硬件制造商、服务提供商等等。所以,UBI产品的落地对主导公司的技术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商业模式运作能力要求极强,需要各种披荆斩棘。

在上述大背景下,前不久长安、国寿财、评驾科技三方在UBI领域达成合作就格外值得关注。

为什么这次合作成为国内第一次车企、保险公司与UBI技术和平台提供方“牵手”的案例?作为技术和运营支撑单位的评驾科技,如何撬动了车企和保险公司这两家大佬的资源?

长安、中国人寿、评驾科技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长安、中国人寿、评驾科技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跨界合作怎么玩?

也许对于大多业内人士来说,评驾科技这个名字显得有些陌生,但事实上,这家公司正是此前的“芮锶钶(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献坤告诉车云菌,之所以公司决定改名,是因为原先的中文名“芮锶钶”不论是单字还是词组的识别度都太低,客户、用户、市场各方都无法直观的理解其含义,因此最终决定改名为“评驾科技”——意为“对于用户的驾驶行为给出科学的评价”。

有意思的是,在评驾科技这个新名字确认的第二天,公司便与长安、国寿财达成了三方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在汽车大数据、保险、驾驶行为分析、汽车售后服务以及创新产品开发上开展跨界合作。


具体而言,在此次合作中,评驾科技主要扮演的角色有两个:UBI核心技术输出方和多方资源整合方。


第一,关于UBI核心技术输出。

众所周知,做UBI车险首要需解决的UBI基础模型搭建工作,技术门槛较高,包括不同驾驶人的行为习惯、交通路况、天气、停车位置等综合因素的大量数据获取及分析,需要有据可依的算法逻辑。

评驾科技在这方面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数据验证,已经拥有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分析体系,并且可以适配包括车机、智能后视镜、OBD在内的多种硬件设备,并可提供手机方案支撑。

基于这套驾驶行为分析体系,评驾科技一方面可以帮助长安更了解自己的车主用户,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挖掘衍生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国寿财甄别用户风险,根据驾驶行为风险提供更适合用户的保障产品。

对于用户来说,可以通过与车载数据采集硬件相连通的手机APP直观的看到自己的驾驶行为评分和可以改进的要素。例如驾驶评分为90分,有10分扣在了刹车太急和加塞上,那么用户在下一次开车时可以针对性的改进,从而获得更高的分数,为后续赢得更低的保费做准备。

第二、关于多方资源整合。

除了toB端的技术支撑外,评驾科技在此次合作中的另一个角色是为C端用户进行服务资源整合。这里涉及的资源不仅来源于长安、国寿财,还包括合作智能硬件厂家、服务输出商等各角色。

举个例子,用户在购买一辆长安新车时可享受每年两次免费救援,购买国寿财保险时又可享受每年两次免费救援,那么在此次三方的合作产品中,各平台的免费救援服务将会被整体打包,融合为一个整体的服务包——每年无限次免费救援。

李献坤用一个更形象的例子阐述了资源整合的意义:用户去菜场买菜,买土豆送塑料袋、买辣椒送塑料袋、买鸡蛋送塑料袋,这时候塑料袋资源重复,但是如果买土豆送大蒜、买辣椒送小葱、买鸡蛋送生姜,那么对用户来说整体资源包就大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评驾科技需要一起整合的还包括多方的技术,把保险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用户运营管理、驾驶行为大数据技术等技术进行融合。

据悉,此次评驾科技与长安、国寿财的合作,与此前评驾科技与其他车企及保险公司的合作模式不尽相同。简单来说,这次涉及的业务更多,除了驾驶行为分析技术支撑外还有包括硬件、服务的整合,而此前与诸如DS等车企的合作,则主要是单一集中在基于车主的驾驶行为分析上。

在硬件匹配上,此次评驾科技与长安、人寿的合作,还将采用智能硬件作为用户服务和驾驶行为采集的工具。李献坤称,目前硬件的招标工作正在进行中。

评驾科技创始人 李献坤评驾科技创始人 李献坤

整体布局线路图初现

李献坤告诉车云菌,评驾科技的定位是驾驶行为大数据服务商,意将驾驶行为分析技术分享给全行业更多的合作伙伴,包括主机厂、保险公司、各智能硬件合作伙伴和APP运营伙伴。

因此从整体布局角度来说,除了与长安、国寿财等车企和保险行业的大公司外,还需要抓住与中小公司的合作机会,这被评驾科技内部称为“B+C”战略——B等于主机厂和保险公司,C等于行业合作伙伴(例如车机制造商、后视镜制造商)。

在“C”的合作玩法上,评驾科技的驾驶行为大数据服务系统可通过合作伙伴的终端直接触达用户。据悉,目前评驾科技通过该方式间接获得的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通过驾驶习惯、风险点、风险系数等数据的不断积累、分析,这些用户的驾驶行为画像正在逐步形成。而一旦完整的用户画像形成,保险公司针对用户的个性化保障就有了参考基础。

车云小结:

目前,受制于政策并未完全明朗,保费浮动真正落地也许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不过,在UBI发展逐步成型的大趋势下,评驾科技、长安、国寿财的合作折射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

例如,以长安为代表的一批车企的开放性正在快速提升,长安最近先后牵手赫千电子主攻Incall5.0、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此次又大规模的开始拥抱UBI,对新兴领域的追逐脚步不可谓不快。当然,此次跨界合作中透露出的融合思路也值得称道,从产业链的各端促成UBI产品的尽快落地。

当然,这其中穿针引线的核心,还是在于评驾科技攥于手心的驾驶行为分析模型。商业模式的表象之下,技术为核心的发展路径,在驾驶行为大数据服务领域的体现只会越来越明显。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