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能网联汽车首先需要接通产业链,将断环和孤环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2003年曾经将工商企业建立的经济网络分成两种:一种是生产者驱动型,由生产企业占主导地位,如汽车、钢铁等行业;另一种是消费者驱动型,通常是零售商或品牌企业占主导地位,如服装行业。在智能网联技术逐渐渗透的当下,由分工形成的汽车经济网络——产业链,正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汽车价值链的转移而发生深刻变革:
1、研发重塑:由单方向精英式引导向全互动草根式众包变革。传统的模式下,居于产业链核心的车企从横向和纵向控制着设计研发环节,用户参与度小,容易出现供给与需求的脱节。现在网络已成为企业与用户双向沟通的渠道,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将更加快速准确,同时用户可以直接参与产品研发,实现了研发的众包式变革。凯翼的众包造车,长安与汽车之家的造车合作都是这一思路下的实践。
2、生产重塑:由标准化生产向柔性定制生产变革。这是用户需求走向个性化对汽车生产的反向驱动。而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让企业更快更好了解客户需求变成可能,并且可以实现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流程进行动态化、智能化的配置管理,实现定制化生产。互联网造车大军中的威马汽车,目前就正在尝试打造一间全新的C2B智能化工厂。
3、销售重塑:由线下推进向融合式全渠道营销转变。这里并不是简单的指线下实体和线上电商的结合,而是要真正加强市场的公开性与透明度,带动线上线下的互动,多渠道协同发展将给企业的销售带来新的活力。未来,借助互联网的实时性与互动性特点,甚至可能会产生汽车的动态定价模式,价格会根据供需情况实时调整。
不过,还有一种变革在此前未曾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讨论,就是全产业链的协同重塑,这是包括以上三方面在内的企业系列变革,在产业链上引发的连锁反应。
汽车产业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模式,即由OEM驱动,不同层次供应商集群化发展。这种结构相对稳固、垂直、封闭,让汽车工业在过去一百年间获得了飞速发展。但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落地,汽车产业链得到拓展,产业主体进一步增加和细分,朝向汽车、互联网、电子、通讯、软件等跨行业融合发展的复杂生态系统转变。
一方面,产业链上原有各环节的定位在发生变化。比如车企的价值正由“制造”逐渐转型成“智能出行解决方案”,与外部供应商的协同、交互、融合也将走入新的局面。
另一方面,封闭孤岛逐渐分解,跨行业的合作和联系正在加强。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涉及到光机电、地图测绘、半导体、测试仿真、硬件制造、软件算法、车辆控制等多个领域,他们此前都是相对封闭独立的孤岛,缺乏联动,放至在整个自动驾驶的产业中看,部分环节仍处于发展不够完善或者脱节、真空状态。构建产业链首先需要接通产业链,将这些断环和孤环,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然后才是在一条既有的产业链上向上下游拓深延展。
同时,智能网联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或企业发展问题,还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在世界上的竞争格局。因此,产业链发展还关乎区域发展、经济体、政策法规等,需要国家和地方在宏观层面把控方向、激活市场、孵化创新,引导和协调整个产业链的合作。
——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汽车产业链?
——如何链接产业链上的孤岛、断点?
——汽车行业上的新、老角色如何建立起新型的竞合关系,协同发展?
——技术、产业、专利等发展壁垒该如何突破?
——政府、园区、协会、院校、资本在整个链条中怎样发挥助推作用?
围绕上述问题,2016年8月19日,车云网将联合上海国际汽车城汽车·创新港,共同举办“智造汽车·上海论坛——2016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合作大会”,借助于创新港得天独厚的智能网联产业资源,为智能网联产业搭建一个产业创新、加速合作的平台,全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现场观众报名通道现已开通。
此次大会将邀请政府及产业园区、学术及研究机构、传统车企、新兴车企、零部件、互联网、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等全产业链专家和代表围绕产业合作与创新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届时,会上还会成立中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创业孵化器联盟。
智造汽车·上海论坛——2016中国智能网联产业合作大会
2016年8月19日 09:00–17:00
报到时间:2016年8月18日 14:00-20:00;8月19日 8:30-10:30
车云网、上海国际汽车城汽车·创新港
http://huodong.cheyun.com/event/216/
赞助演讲:裴先生 18618351975 peidh@cheyun.com
注册参会:胡先生 18600504182 huyong@cheyun.com
上海国际汽车城科技创新港多功能厅 (中国上海市嘉定区安拓路56号)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