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款阿特兹上市,看“技术帝”的情怀与市场之争

  • 2016/08/11
  • 车云网

新款阿特兹带来全新内饰的改变以及配置的提升,然而它身上却折射出了一个情怀与市场之间取舍的话题……

新款阿特兹与8月10日上市,售价17.58-23.58万元。按常规来说,这样一款中期改款车型,并且此次并无太大技术性改进,车云菌一般是不太会关注的。之所以这回要“拿它说事儿”,是因为在它身上可以折射出一个持续存在的话题——品牌的情怀与市场需求之间到底该如何取舍?

1697ff028d1b4782b8effb98dd1de9fe_th.jpg

内饰只是影响阿特兹销量的原因之一

自从阿特兹上市,关于这款车的讨论其实就没有停止过。为什么?因为这款车从历史表现来看,可不是冷门品种。阿特兹,其实就是第三代马自达6。遥想当年马自达6的风光,却是很难想象当前阿特兹市场表现之窘迫。如果阿特兹像第二代(睿翼)那样,是一款设计失败的车型,或许我们还能找到足够的解释。然而事实是,阿特兹的设计是广受认可的,一度被认为是颜值最高的B级车之一。

autohomecar__wKgH1Veq4-SAO3gFAAkZyT1p75Q465.jpg

有人会把原因归结为内饰。的确,别看老款阿特兹的内饰也获得过2013年沃德十佳,但事实证明其市场反应并不理想。道理很简单——如果这组内饰成功、并且受欢迎,马自达不可能在新车(2012年)上市后短短两年(2014年),就(在海外)换装了全新的内饰。

当大家都在吐槽阿特兹内饰时,海外马自达已经给出了现成的解决方案。这要换做其他厂商,估计会迫不及待、甚至会比国外更早采用。然而一汽马自达却迟迟没有响应,直到两年后的今天……这种做法在过去的中国市场很常见,但到了阶段却显得相当的不可思议。

v_autohomecar__wKgH51ego82ABK92AAk424kNZmE071.jpg

对于内饰的滞后更换,车云菌关心的不光是“亡羊补牢为时晚不晚”,更关心的是一汽马自达对待产品和市场的态度和响应速度。而这,或许才是这些年马自达在中国市场 “不顺”的根源所在。

马自达的情怀和它的价值

熟悉马自达品牌的人应该很清楚,这是一个比较难得的、“有情怀”的日系品牌。尤其是最近这些年,马自达在某些方面的坚持一度被认为是偏执(例如过分迷恋自然吸气)。

从文化和专业的角度看,马自达的这种情怀是值得尊敬和认可的。它的这些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转换成了竞争力。例如它的创驰蓝天动力技术——通过对阿特金森循环的应用和特殊的排气结构,愣是将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效率做到了比涡轮增压还高。它的6速自动变速器也是,无论是传动效率还是换挡平顺性,都优于绝大多数6AT。

v_autohomecar__wKgFVlego7CADRpUAAlf-x1TaIU943.jpg

在车型的设定上,马自达也体现出技术帝的特点。就以阿特兹为例,虽然不再像过去那么偏执地采用前双叉臂悬挂,但阿特兹在转向特性、底盘精度、弯道响应等很多方面,依然不负马六多年积攒的“轿跑”、“弯道王”的美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对于注重驾驶乐趣、追求“人马合一”的消费者来说,阿特兹在日系同级车里绝对是最好的,甚至在所有B级车里,都算是领先的。

情怀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错位,是阿特兹销量遇阻的根源

以上所说的情怀、运动设定,这些都是体现内功的,同时也都是需要足够成本来堆砌的。换句话说,这样的车型,应该更受认可、值得行家推荐才对。然而即便是车云菌,在当被问及这个价位选择B级车的话题时,也很少会将阿特兹作为推荐对象。这里面除了因为阿特兹保有量不足以外,更在于它对于主流用车家庭来说,性价比上会很吃亏。

900x600_BU4DMDOU2O3F0008.jpg

有人说:车云菌矛盾了吧,你不刚说阿特兹用的这些需要成本吗,而且它的性能很好啊,那同等价格下性价比应该高才对。但是有一点别忘了,这个性价比的分子,并不是以加速、绕桩成绩为标准的,它更多体现为满足车主需求的能力。很显然,大多数车主、哪怕喜欢驾驶的车主,在他的需求单里,感官享受、品牌价值、空间实用性和乘坐舒适性这些,仍然会占据主导位置。而所谓驾驶乐趣,则更多是一种锦上添花。

或许你已经知道车云菌想说什么了。没错,阿特兹为了它的情怀和纯粹的运动定位,在其他方面做出了牺牲,从而影响到它在面向主流需求时候的得分。

其实我们把阿特兹与雅阁做个简单比较,就不难找到为何阿特兹销量上远不及雅阁的原因。例如都是17.98万元的2.0L版,虽然阿特兹发动机技术更好、轮胎尺寸更大,但是它的空间表现明显逊色,后排舒适度也明显欠佳,在一些讨巧配置上也做得不如雅阁(例如没有大屏幕)。更关键的是,终端价格雅阁比阿特兹还要便宜一万以上。看到这样的结果,最终为阿特兹买单的,恐怕除了马自达铁粉,就剩下真正追求驾驶乐趣的人。可这个群体的量能有多大呢?

市场变化和自身品牌运作也是原因之一

有人说:昔日的马自达6也是很偏执的,它的尺寸和空间也都小于当时的同级日系,但那时的马6为何能有一片自己的天地呢?这就牵扯到市场细分的一个重要变化,即日系B级江湖地位的整体下滑。

在过去,日系B级与德系B级之间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形成细分差异。当年的雅阁凯美瑞,可丝毫不逊于帕萨特B5和老款迈腾。然而随着大众B级的更新,通过加长、做足卖相以及配备“黄金搭档”以后,竞争力明显超越了日系B级。这使得日系B级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来挽回市场。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定位下沉——像现在这样十四五万买雅阁凯美瑞,这在过去估计好多人想都不敢想。

v_autohomecar__wKgHzVego_iABz8BAAs1WqbgCRA761.jpg

马6呢?在当年雅阁凯美瑞高企的时代,马6因为尺寸小,采取的就是相对“低一档”策略。这种策略为马6赢得了市场,同时也形成了马6比雅阁、凯美瑞便宜的印象。尤其是随后一汽马自达在老款马6上的“饮鸩止渴”——为了获得销量而大幅压低定位,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印象。然而在经历这些年的市场变化后,马自达并没有像其他日系那样跟进、下沉,最终形成了“马6比雅阁贵”的错位,销量格局岂能不变?

即便如此,阿特兹的利润却可能远低于雅阁、凯美瑞。这里面除了阿特兹的情怀带来的成本偏高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种产品策略影响了走量。但凡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整车是非常注重规模效应的产品,“量”对于单品成本的影响极大。成本的高企又进一步影响了阿特兹的终端优惠力度,由此进入一种偏恶性的循环。

结论:

换装内饰以后的阿特兹,竞争力比老款提升是肯定的。也就是说,此次阿特兹在内饰上的“亡羊补牢”还能做到“为时未晚”。

然而其实并非阿特兹销量不佳的根源所在。马自达的情怀、在产品力上过分偏重技术和运动,从而影响了它在面向主流需求时的表现,才是核心。这于是引申到车云菌曾经提到过的话题:对于走量的家用车而言,运动到底该怎么玩儿?对于这个问题,车云菌想套用一句网络热词:这事儿,你要认真就输了。

知道了这一层,你对于绝大多数“运动家用车”其实都是“伪运动”的现象,应该能理解了吧?马自达也不例外——要想解决市场问题,下一代车型就必须照着这个套路走。尽管,包括车云菌在内的很多人,主观上并不希望这样……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