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变成商业场景的服务、增值、营销,是智慧停车的另一个出路吗?
今天上午,在飞凡·ETCP的战略发布会上,飞凡宣布已战略投资ETCP,成为ETCP核心股东。据ETCP创始人谭龙称,本次是继2015年6月A轮融资后的B轮融资,具体金额并未透露,谭龙始终用巨额来形容,有知情者向车云透露,大概为2.3亿美金。
据悉,ETCP通过对传统停车行业进行互联网升级改造,解决C端用户停车的难题,以获取流量,继而切入汽车后市场服务;飞凡电商是由万达(70%占股)、百度和腾讯共同出资成立,以移动终端为主要入口,帮助实体商业快速实现“实体+互联网”转型,通过全面整合线下优势资源,为其会员提供智慧停车、智慧餐饮、智慧电影等全新O2O智慧服务。飞凡公司CEO李进岭(左四)ETCP停车创始人 谭龙(左五)
发布会上,谭龙透露,该资金70%将用于ETCP的自身业务拓展和飞凡的协同战略,30%用于整合与ETCP战略一致的相关上下游企业。未来三年,ETCP的战略将会以停车场联网信息化、智慧化到停车场资产管理、再到停车场投资建设,三位一体作为主线,重构停车相关产业链,以及整合下游的相关企业,像代客泊车,智慧车位锁等等。
车云菌还了解到,此次合作对于ETCP来说,占有了飞凡体系下的3000家大型商业停车场资源和用户;对于飞凡来说,可借助ETCP的全套智慧停车解决方案,快速改造合作业态的停车场。
车云菌认为,作为同为智慧停车行业的玩家,可以从此次战略合作中获得三点启发。
第一、智慧停车企业过去的普遍打法是,从用户层面出发,反向去谈停车场管理公司,玩道闸,拼硬件,改造停车场设备,继而获取大量用户,却忽略了后期用户的转化问题以及B端的核心服务需求。智慧停车的核心本质离不开停车场,而停车场的资源都把控在大型房地产商和物业管理公司,停车公司能处理好跟地产,物业等各方关系和顶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上层设计决定下层建筑。
第二、 智慧停车跑道上的竞争者一直未能拿出一个足以说服外界的盈利模式,总着眼于未来几年开外的车后市场。不可否认的是,车后服务确实可以成为停车服务的盈利增长点,但在短期时间内,需要寻找新的落脚点。ETCP与飞凡合作之后,从单纯的道闸停车演变成商业场景的服务、增值、营销的一部分。或许这才是B端物业主的核心需求。
第三、智慧停车的平台化。今天在现场,谭龙提到一方面将整合停车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一方面拉拢停车行业的玩家入驻自家平台,共同建造生态链体系。此前,亿车科技也透露,正在秘密推行开放战略,全面开放旗下产品线的合作,会在业务、产品、技术和资本四个方面与各类友商一起,抱团共赢。 若真能实现打通各个平台的停车资源,或许能够解决地域性、业态区别等种种壁垒。但目前来说,时间可能有些偏早,阿里之前也曾推出了类似这种轻资产平台的玩法,但据了解,入驻该平台的只有四五家企业,还是那句,智慧停车的核心在于停车场,无他。
我们来说点题外话,去年年底有人称ETCP弹药已不多,去年经历了收缩战线,裁员之后,在年初的时候又有传言称ETCP已经获得巨额融资,但一直迟迟未宣布,此次战略发布会上的“核心股东”一词值得玩味,究竟占股比例,投资额度我们不得而知,但其中的数字势必小不了。车云菌好奇的是,ETCP的独立运营权还有话语权,还剩多少?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