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城狮眼里,传统车企怎样避免被出局?——自动驾驶场景模拟分析篇

  • 2016/07/27
  • 车云网

本期的主题是:用户在自动驾驶中的实际需求探析。

编者按:互联网造车的兴起、汽车智能化进程加快,对于传统车企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身处行业不同位置的人,看法也各有差异。本文作者是一名汽车底盘工程师。他写下了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本期的主题是:用户在自动驾驶中的实际需求探析。

在这里笔者先做一个简单总结:传统车企先要和运营商和高精地图商充分合作,前者为自动驾驶实现通信通道的打通,后者为自动驾驶打好坚实的地基;然后讨论了传统汽车的车内有线网络模块和车内无线网络模块,搭载好整车内部和外部协调沟通的管道,为自动驾驶内部指令的执行建立好通道;而上两期,笔者和大家讨论了安全问题,则为主动驾驶保驾护航。完成以上这些功能的规划,才能够“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讨论最终用户在自动驾驶中的实际需求。

一般说来,全世界的传统车企及国家将全自动驾驶划分为5个层级,4个阶段(五智能控制阶段完全不在自动驾驶的阶段中)。

          QQ图片20160726113054.png     依据这个划分:

第一阶段在传统车企已经基本普及,包括中国传统车企的高配置型车型基本都配置了大部分的功能模块。

第二个阶段正在全面搭载,虽然中国还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但是欧盟已经立法要求现在量产的车都必须装上紧急自动刹车(AEB)。所以Volvo的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奥迪预防式整体安全系统增加版(Audi pre sense plus)、本田的CMBS预碰撞安全系统、奔驰的预防性安全系统Pre-Safe、而宝马的主动安全系统除了Active Protection,还包含了最新的Car-2-X Communication的人车沟通技术,这些都是第二个阶段全面搭载案例。而在中国,吉利的博瑞、博越和帝豪GS,也搭载了一定的功能模块,实现了国产车质的飞越,

第三阶段则当前是国外车厂构建雏形的阶段,ABB在这方面不遗余力的开发和预研,希望在未来互联网造车的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因为互联网企业是直接跨越了前两个阶段,直接驶入了半自动驾驶的高速路。譬如说Google的无人汽车,Telsa的自动驾驶汽车都属于这个阶段,在某些特定前提下,驾驶员可以不必操控车辆而自动行驶在高速路上。中国的传统车企,长安与北汽,以及互联网的百度汽车在内的一些厂商也在做相关的探索和试验。

第四阶段则是所有与车相关的企业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像游戏和科幻片中里显示的那样,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城市和乡村中的各个角落而不需要控制,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但是今天笔者不想对每个阶段中搭载的功能模块以及实现方法做一一解读,毕竟现在网上的资料比比皆是,唾手可得。笔者希望带领大家完成一次下班途中的自动驾驶之旅,来探讨最终用户对自动驾驶的需求。

从这里开始,整体的描述风格可能不同于以前的文章,还请见谅。


下午5:30,已是下班时间。半山风岚从电脑旁抬起头,长舒了一口气,今天可以按时下班了。看上去斜挂的太阳仍然喷发着热量,再想想中午滚烫的水泥路,只能感叹北京越来越不适合生存了。但是面对难得的按时下班,他还是很开心,愉快的举起右手,对着手表说到:启动车辆,空调设置为26度。

让半山风岚解释一下:手表中内置本人的强账户,基于云系统实现对本人对名下所有智能设备的强关联。手表中可以内置4G卡,也可以关联到手机上。现在他关联到手机上,他的指令先通过手表传送到手机,然后通过手机发送给汽车。汽车通过内置的4G Telematics模块,接收到命令后传给PEPS,然后启动发动机。然后通过汽车EAVB网络,通过强加密的Gateway,发送指令给空调控制器,开启空调,并设置车内温度为26度。

很快,半山风岚的手表响了起来,语音播报到:车内的温度已经是26度。他听到这条语音后,立即下达了下一条指令:行驶到公司的A1待车位。

汽车接到指令后,“车脑”开始启动高精度地图导航系统,根据指令中的地址解析出目的地:半风公司的A1待车位,半山风岚已经将它设置为收藏点,很容易得到位置信息。确定目的地以后,“车脑”控制离合器,挂挡给油,按着规划的路线行驶。因为距离近,且园区内路况非常简单,很快就进入找到待车位。“车脑”(版权为笔者,并不十分精确。如需引用,请注明)启动全景影像和传感器,通过全自动泊车系统,很快将汽车停在了A1待车位。

QQ图片20160726113123_meitu_8.jpg

半山风岚收到车停好的指令后,收拾好办公桌以后,很快冲到了车前。通过携带的手表,通过蓝牙近场识别用户身份,进入汽车内。顺利进入车厢内后,通过个人强账号体系,打通不同智能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让智能设备之间彼此沟通,“车脑”会通过“声纹识别系统”或者“面部识别系统”识别出车主身份,随即车辆内部的信息实现共享。“车脑”根据用户早前的设置记录、平日里积累的使用习惯调整至用户个性化状态,实现用户数据在不同场景间的切换。

下达了“回家”的指令后,汽车再次启动,并按着规划好的路线出发行进。在行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车道保持系统行车,自动刹车控制车速,并线辅助实现车道的变换,并在红绿灯处通过前置摄像头抓捕到“红绿灯”的状态,交给“车脑”实时处理,遇到红灯实现自动启停功能,等待通行。

汽车出了工业园区,来到了高速收费站。通过车载的ETC系统,实时抬起拦路横杆,终于顺利的驶上了高速路。“车脑”全速运转,通过全景影像,雷达感应模块,调整着行车策略。自适应导航(ACC)保证绿色出行,降低油耗;智能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保证车辆不要偏离规划路线。

突然“车脑”接收到云系统中前方发生交通事故的通知,于是车载导航系统马上重新规划路程;通过自动刹车系统降低车速;启动前置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计算汽车距离;打开变道辅助系统(LCA)和盲区监测(BSD)变道,驶向高速公路出站口。到了出站口,通过车载的支付系统,实时的支付了高速行车费用,顺利的驶出了高速路。

半山风岚计算了一下了到家的时间,通过手表连接云系统,给家里的智能家居发送了如下指令:打开家内的空调,打开电饭煲煮饭,开启洗衣机洗衣,会洗衣服的男人也能做好汽车的

在普通的市区路上,“车脑”需要更复杂的操作,不断接受到来自云系统、360全景系统、传感器的数据,实时匹配和处理复杂的路况和行人,不断的变换车速和车道,停车与启动等操作(如下图,图片来自网络)。

QQ图片20160726113144_meitu_9.jpg

所以“车脑”必须要有一颗强大的“芯”处理器,拥有高速的计算能力和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将所有的图形和数据信息转化为指令,通过整车内的EAVB网络,传给车辆内不同的ECU完成自动驾驶。

OK,终于到家停车,半山风岚打开车门进入温馨舒适的家。并发送指令给汽车自动停车。汽车顺利的行驶到车库门口(假如有的话)或者停车位,通过全自动泊车系统,停车,熄火,上锁。

一趟轻松快乐的旅行结束了。在整个行车过程中,或者继续处理一下邮件(没人想去做),或者购买东西(每个人都想做),或者听听在线音乐电台(没有人不愿意做),或者给朋友发发微信(每个人都需要)。

总之,解放了双手,就可以在车内自由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这就是为什么自动驾驶才是做车的终极目标,也是互联网汽车希望实现之所在。解放了双手,才能活跃在网络上,才能消费,才能够实现货币流通,价值体现,才是新的出行生态圈(如下图,图片来自网络)。

QQ图片20160726113202_meitu_10.jpg

是不是如同科幻片中描述的那样虚幻了呢?不,那确实是汽车的终极目标,传统车企和互联网汽车公司都在加速冲刺,笔者相信,这一天终究会实现,因为这是人类的需求。聊完了需求,下一张让笔者带着大家看看如何一步步实现需求,请静等下次分解。


往期回顾

链接:

在攻城狮眼里,传统车企怎样才能避免被出局?——运营商与图商篇

在攻城狮眼里,传统车企怎样才能避免被出局?——车内有线网络篇

在攻城狮眼里,传统车企怎样才能避免被出局?——车内无线网络篇

在攻城狮眼里,传统车企怎样才能避免被出局?——车联网安全篇(上)

在攻城狮眼里,传统车企怎样避免被出局?——车联网安全篇(下)

更多评论 收起评论

我要说

欢迎您!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