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有神州租车、一嗨租车;新兴有Uber、易到用车、PP租车这样的互联网租车公司。后来者的约车,在闯关租车业时,有何独到之处?
当“Hi,约吗?”的广告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时,多少看客在想,这又是要做陌陌第二的节奏哇。抱歉,让你想歪了,广告主不是什么社交软件,而是互联网租车公司,他的名字有点暧昧——约车。
租车领域一直备受资本追捧:传统租车公司神州租车已经在香港上市,一嗨租车也已经在美国成功上市;新兴的互联网租车公司Uber、易到用车、PP租车、宝驾租车等相继获得了多轮投资。新兴互联网租车公司Uber的估值,已经高达350-400亿美金。为何资本如此热捧呢?原因不外乎是汽车共享极大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商业新贵将从中诞生。
约车显然是看到了这样的机会,但与我们提到的这些租车公司不同,约车选择了一条以旅游租车为切入点,打造车生活社交、并提供增值服务的商业路线。
联“小”搏“大”
重资产模式下的传统租车公司强调多购车广布点,车源单一,主要通过采购完成;互联网租车公司则喜欢轻资产,车源比较复杂,有采购(多为豪华车,作为商务租车或宣传噱头)、有来自传统租车公司、也有来自个人,在使用模式上,则有带驾(提供司机)和不带驾(不提供司机)两种。
约车从一开始就采用了不采购、不带驾的轻模式。不采购是为了节省投入,不带驾则可以规避法律风险。此外,约车也不打算进入市场存量最大的私车市场,他们认为随着神州租车上市以及一嗨租车IPO,传统租车业将会面临一番洗牌,神州租车上市后率先发起的一轮价格战便是最好的证明。中小租车公司优胜劣汰的趋势不可避免,寻找新出路的需求也就变得愈发强烈。
约车所要做的就是联合这些公司,整合车、租客、保险、服务等各种资源开展旅游租车业务,进而集腋成裘,拥有与神州、一嗨等老牌企业竞争的资本。随着车辆的增加以及城市的扩张,约车还可以将不同公司的车辆进行共享和调配,开展异地还车等目前中小租车公司无法提供的服务,这对于后者来说,是对资产和业务的重新盘活。
租车公司并非约车的唯一目标。限购给车市带来的一个变化是4S店置换业务增加,置换的二手车停放周期也变得更长。约车希望通过自己的平台把这些二手车租赁出去,对4S店是新增一份收益,对约车则丰富了车源。
当然,约车这种模式也极容易被复制模仿,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加快扩张,把轻做重,形成竞争门槛。
拓展“免费”增值服务
共享租车从本质上是一个做实本地化的生意,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约车因此构建了一套会员体系,级别不同,能租到的车也不同。级别越高,能租到的车就越好。这些更高级车的来源就是约车会员。因此,在这样的体系里,约车会员可以享受开不同“好”车的快感。
伴随着会员体系而生的社交是约车的另一项特色服务。只要成为会员,用户就能免费参加约车主办的自驾游等活动,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保证所要填写的名字、身份证号、驾照等资料的真实性,一经发现造假,将会永久拉黑。
这里还有一个痛点。传统的租车公司能提供租赁的车辆档次和级别相当有限,最好也不过是商务级别用车,而新兴的租车公司,虽然有好车,但是以带驾居多,享受不到驾驶乐趣。
约车的主营业务是旅游租车,但现在并不从中收取任何佣金。因为有OBD的加入,在约车的体系中,OBD除了可以监控车辆的状态以外,还为增值服务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约车会员多是旅游租车,对目的地情况并不了解,这个时候,通过OBD的定位功能以及手机APP,约车可以为会员推送兴趣点服务,为会员提供免费的增值服务。目前,约车已确定和美团网达成了此方同的合作。
车云小结:
国内的租车市场,既有传统玩家,也有互联网新军。传统玩家长处在于布点;而互联网新军,则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布点和车源的问题,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随着神州租车和一嗨租车的相继上市,获得资金支持之后,掀起了新一轮的价格战。但对重资产的传统玩家而言,健康的盈利模式目前还未明朗;而对以P2P为主的互联网新军来说,目前最大的潜在危机在于政策。
毫无疑问,无论是传统租车,还是新兴的互联网租车,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局。作为新军的约车,既要规避法律风险,又要有自己的差异化竞争,才能够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联合中小型租车公司,和传统租车公司进行竞争,是一种思路,而会员体系的创新、车生活社交的建立,可以为约车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其实,对于约车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兴趣点服务,不过,要做好这点不容易,需要整合大量的资源,还要和目前各种手机APP,如地图、大众点评这样的位置服务进行竞争。
要想做出不一样来,横亘在约车面前的难关还有很多,闯过去或许就能给租车行业带来不一样的商业改变。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