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互联网大会的余热,我们也来聊一聊快修店的互联网化。
对于汽车后市场维修保养这块蛋糕,主机厂、零部件制造商、配件商等各股势力凝聚于此,试图挣回话语权。在各行业内佼佼者的垄断阴影之下,后市场创业者靠着什么让用户倾心?又如何与实体经济和平共处?
易快修创始人兼CEO 王正坤
在上周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就如何促进实体经济转型,易快修的创始人王正坤谈到了两点:1、引入互联网+,采用互联网+实体创新模式,线上线下联动,促进实体经济创新改革。2、推进共享经济,也就是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避免低层次的激励竞争。对原有产业进行整合转型,逐步营造精细化运作、品牌化、体验良好行业氛围。
这两点或许能够解释车云菌的疑问。
据王正坤介绍,易快修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互联网+实体店运营的O2O汽车后服务模式。目前已经完成了183家直营和直控门店的建设,覆盖全国19个城市。有人对此表示疑问,建了这么多线下实体店,易快修还能算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吗?O2O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首先:流量导入,利用微信、app、电话等端口形成线上获取和留存用户,从而导流到线下门店,让传统门店从“等靠要”的坐商局面到主动获取用户。
其次:信息透明,互联网+植入实体经济之后,易快修可以实现所有零配件可追溯,维修过程、中间过程管理等都电子存档,可随时调取,让维修过程透明化。
第三,订单预约,通过线上运营,快修店可以让用户实现线上订单预约的模式,提高供应链效率。
O2O的价值在2015年已经被推上了一个高潮,到了2016年,要回归商业本质的汽车后市场创业者还能谈论些什么?
此外,王正坤还谈到了互联网的共享经济,私家车可以共享,线下维修店同样可以共享。他认为,共享经济可以盘活存在的优秀实体经济,易快修想要采用直营+直控的模式来扩大市场布局,让维修门店更加标准化、品牌化。今年底计划将品牌下的门店扩张到1000家。
易快修的门店有两种,第一种自建直营门店;第二种通过收购现有门店,整合成旗下的直控门店。把经营良好的4S店和大型综合修理厂聚集到自己的品牌下,同时通过互联网下的技术手段为传统门店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旗下快修店,易快修内部开发了一个VISI系统,便于门店的标准化管理、目前系统已经能够实现仓储、财务等所有流程全。让现有的直营+直控门店通过该系统建立标准化的运营、标准化的流程以及品牌化的植入,省掉重复建设。同时把互联网+注入到门店。
据王正坤介绍,在未来的2.0版本,这个VISI系统将走向智能化,能够帮助总部更有效地管理门店运营。而在智能化的门店里,易快修不仅仅只针对B端,还会通过WIFI等形式与C端用户互动。
易快修线下s2门店
车云菌曾去易快修实体店有过简单探访,易快修的实体店主要由S2级别的社区店、2000多平米的S3级别的中心店和4S店组成。王正坤向车云菌透露,以单店为例,S2社区店前期基本投入在100万左右,而目前的日营业流水2万元以上。
如果单以s2级别的算下来,易快修的千店合伙人计划资金算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关于背后的资金链的支撑,王正坤并未透露过多。直营+直控这个模式究竟能否走得通,背后的资金链才是关键。
可以看出来,目前车后服务O2O企业已经从上门保养过渡到线下门店,从去年的“颠覆传统”发展到“助力传统”。互联网+可以改变用户消费习惯、盘活优质实体店,但是回望过去十年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不能用快速来形容,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当中,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将会变得再正常不过,到了那时,我们还能谈论什么?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